
生命本身即是奧秘,只能與它一同創(chuàng)新,卻不能以機械化的模式來限制它。
——傅佩榮
如果我們對于自己目前的一切感到不滿,希望重新塑造全新的自我,有這種可能嗎?
從宗教的角度來看,答案是樂觀的。
耶穌時代已有受洗儀式,就是把人整個浸入河中,再由河中拉起。
這種儀式的象征意義相當明顯:
一是把人浸入河中,河水表面是平的,好像這個人回歸到原始的整體中。
二是把人由河中拉起,冒出來時,就像新的生命誕生了。
但在現(xiàn)實中,人真的可能再來一次嗎?
尋找這個答案,也許可以從一個詞開始。
1
回歸于自我
“宇宙”一詞的原意,是“秩序”。
在秩序出現(xiàn)之前呢?
是“渾沌”。
既然如此,我們想要重塑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回歸早期的渾沌中,再生一次。
這種說法未免太過抽象,如何實現(xiàn)呢?
主要步驟,即是回歸于自我的整體中。
所謂“整體”,有兩個層次:
其一,是自我的意識與潛意識所組成的;
其二,是自我與宇宙萬物共同組成的大全。
這兩個層次當然有相通的部分,但是其中的必經(jīng)步驟,卻不是一般人容易了解的。
譬如,我一肯定“自我”,立即出現(xiàn)自我與非我之對立;
反之,我一旦忘記自我,卻能品味大全的喜悅。
但是,既然忘我,又是誰在品味?
所以莊子談到“坐忘”時,常有語焉不詳?shù)那樾巍?/p>
2
意識與潛意識
先就意識與潛意識來說。
潛意識代表知覺所不及的領(lǐng)域,往往在夢境出現(xiàn)端倪。
心理學(xué)家認為:潛意識比之于意識,直如汪洋大海、無邊無際。
因此,我們應(yīng)該對自己的潛意識開放。
這里所說的“開放”,意思是:
暫時拋開世俗的念慮,讓意識有機會回到內(nèi)心探索根源,聆聽潛意識的聲音。
“聆聽”一詞在德文中與“屬于”的字根是相同的,正如仆人聆聽主人的吩咐,表示他從屬于主人,愿意奉行其旨意。
意識不僅范圍狹隘、飽受約束,并且有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般地活在世間,因此難得感受生活的喜悅與樂趣。
相形之下,潛意識有如真實的、完整的自我,可以讓意識像沉浸于河水中一般,回到渾沌,重現(xiàn)新的希望。
3
聆聽你的潛意識
那么,如何才能聆聽潛意識說話呢?
一位作家說:
“我寧可要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而不要一間窗外景色動人的辦公室,因為在黑暗中,我的思緒才能與潛意識相會?!?/strong>
這不是接近自閉癥了嗎?
當然不是。
他的意思在于強調(diào),一個容許自我回歸心靈的空間,所需要的是孤獨、安靜、沒有干擾、沉思,以及聆聽。
在聆聽時,所作所為也許不合常態(tài)生活,那正是必經(jīng)的渾沌階段。
另一位作家說:
“我過了一個月的麻木生活,渾渾噩噩,飲食起居全無定則,世俗規(guī)矩全部拋開。
然后,奇怪的是,這個月過了以后,我又充滿斗志,以極有紀律的生活型態(tài),迎向新的目標?!?/p>
他所謂的“麻木”,是指意識而言,但并非真正失去知覺,而是回歸完整的自我,聆聽內(nèi)心最深處的聲音。
這種“麻木的生活”,讓他有機會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唯有如此,人生才能踏實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4
內(nèi)心的轉(zhuǎn)向
我們自小所受的教育,不外乎教導(dǎo)我們?nèi)绾紊鐣?,如何學(xué)會一些知識、技巧、能力,以求立足安身,過正常人的生活。
但是,總有一天,我們會成長及成熟,開始詢問:
我還有什么特別的、屬于自己的生命風(fēng)格呢?
光靠外在的標新立異是于事無補的,我們需要的是內(nèi)心的轉(zhuǎn)向。
這種轉(zhuǎn)向正是整合的開始。
首先,我要避免內(nèi)在的分裂與張力;
其次,再來考慮外在的成就與表現(xiàn)。
回歸自我是一生的大事,不可能輕易完成或一勞永逸就達到了。
生命本身即是奧秘,只能與它一同創(chuàng)新,卻不能以機械化的模式來限制它。
現(xiàn)代人若想追求自我實現(xiàn),必須先認識這一點,由尊重生命的奧秘著手。
點擊文末右下角在看,與更多朋友分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