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與美麗的道路上,腹部的“游泳圈”常常成為許多人的心頭大患。
即便是嚴格控制飲食,腹部贅肉似乎依然頑固不化,甚至在一些看似苗條的人身上也悄然出現(xiàn)。
從中醫(yī)視角分析,這一現(xiàn)象與“帶脈”的暢通與否息息相關。
帶脈:腰腹之紐帶,健康之關鍵
帶脈為人體奇經(jīng)八脈之一,如衣帶般于肚臍水平環(huán)繞,約束著上下行走的諸多經(jīng)脈。該穴為帶脈與足少陽膽經(jīng)的交會穴,且為帶脈的主穴,故以其經(jīng)脈命名為“帶脈”。
帶脈穴,具有溫補下焦、利水降濁的功效。中醫(yī)學把人體劃分為上中下三焦(或三個部位),其中臍以下為下焦。下焦陽氣不足、氣血凝滯,水濕痰濁則積聚于內(nèi),不易排出體外。體內(nèi)過剩的脂肪,也多屬于這類“水濕痰濁”。故以帶脈穴補充下焦陽氣,起到溫化痰濕的作用;且可恢復帶脈“約束諸經(jīng)脈”的作用,讓氣血運行通暢,從而促進脂肪代謝,是我們減掉“啤酒肚”的“好隊友”。
敲抓帶脈:簡單有效的減肥法

取穴:在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處(第十一肋骨游離端,約在身體外側(cè)中線上,肋弓下緣)。
按摩法:行點揉法。雙手拇指腹按于穴位上,掌心向內(nèi),其余四指于腰背部固定。拇指由輕到重用力點揉,以微覺酸脹感為度。每次點揉3~5分鐘,2~3次/日。
敲帶脈:平躺在床上,雙手握空拳,輕輕敲打帶脈區(qū)域,由輕到重,頻率適中,每次100-300次。也可坐著敲打,但需注意保持身體放松。
抓帶脈:用雙手捏住帶脈位置的皮膚、肌肉組織,然后向外側(cè)提捏,具體幅度可根據(jù)個人耐受情況調(diào)節(jié),可適當用力,以感覺微痛為宜。每天堅持4組,1組提捏50下。
注意事項:敲打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損傷皮膚或內(nèi)臟。孕婦禁止刺激帶脈。長期堅持效果更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