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內頂級高校復旦大學要大幅度降低文科招生規(guī)模,由原來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20%。
簡單理解就是,以后復旦招10個學生,8個是理工生,只有2個是文科生。

弱化文科,重視理工科,其實并不是復旦一所高校的行為。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今年都增加了150名招生名額,都給了理工科。
其他985高校的擴招計劃,基本上都跟隨清華北大的步伐,就是多培養(yǎng)理工生。

也不單是國內的高校,哈佛大學在2024年取消了30門課,涉及20多個系,被取消的課程大部分都屬于文科。
去年英國肯特大學也宣布要逐步淘汰6個學科領域的課程,包括藝術史、人類學、健康與社會關懷、新聞學、音樂與音頻技術、哲學和宗教研究,都是文科類。

文科衰落可以說是全世界的趨勢。
那導致文科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02
我們先來想明白一個問題。
我們去讀大學,目的是什么?
我相信99%的人,都奔著這樣目的去上大學——那就是就業(yè)。
上了大學,更容易找到一份體面而且收入高的工作。

從就業(yè)角度去理解文科衰落、理工科興旺,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不需要去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理工科比文科好就業(yè)。
如今的就業(yè)市場,已經無法消化龐大的文科生。
03
文科生泛濫,是怎么形成的呢?
1999年,中國的大學開始了擴招。
在此之前,大學生是天之驕子。
此后,大學生是越來越泛濫,有人就調侃說,阿貓阿狗也能上大學了。
這不是我瞎掰啊。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在本科錄取率約為40%,算上專科,錄取率超過了80%。
但凡你在高考里不考白卷,都會有大學要你。
這個錄取率還會繼續(xù)上升,韓國和我們的寶島臺灣,已經出現(xiàn)了大學學位比學生多的情況。
就算你高考交白卷,只要寫了名字,就有大學愿意要你。

學生那么多,大學總得給學位啊。
但教育經費也就那么點,咋辦呢?
此時,文科的優(yōu)勢就突出了。
一個老師、一支粉筆、一本隨處可買的教科書,一個文科專業(yè)就支棱起來了。
理工科還要買設備,還得時刻追隨前沿科技更新教學內容。
文科根本不需要那么麻煩,反正教的東西,幾十年不變。
就算是高大上的金融專業(yè),還不是教那些經濟學理論,通脹高了,就加息,通縮了,就降息。
04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不管文科、理工,都好找工作,就算專業(yè)不對口,企業(yè)招進來慢慢培養(yǎng)。
但當經濟發(fā)展進入平穩(wěn)期,文科的弊端就出來了。
現(xiàn)在文科生畢業(yè),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就業(yè)。
而且隨著專業(yè)邊界被打破,理工科學生屢屢跨界打敗文科生。
比如是文科最吃香的金融業(yè),理工科的學生也跨界而來。
今年最火爆的deep seek,母公司就是搞量化交易的,一群搞人工智能、搞計算機的學生寫出自動交易代碼。
收益秒殺那些金融專業(yè)的學生。
也就是說,文科生能干的事情,理工科學生也能干,甚至比文科生干得更好。

從最近20年的富豪排行榜也可以看出,科技新貴是屢屢上榜,甚至是屠榜。
參加民營企業(yè)座談會的企業(yè)家,絕大部分也是理工科出身。
不管你是想發(fā)大財,還是單純找個工作糊口。
學理工專業(yè),都是更好的選擇。

人,都是趨利避害,上大學都是要交學費,而且還不便宜,當然是學點有用的,尤其是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學文科,就是是糟蹋錢。
05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
文科專業(yè),不僅就業(yè)市場不待見,學生和家長也不待見。
那么文科衰落,也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也不是說文科不重要,更不是說把所有文科都取消。
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是同等重要的。
或許如今的文科衰落,并不是衰落,只是在回歸正常,在消化1999年大學擴招后,文科的泛濫。
這個社會,本就不需要那么多文科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