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單元
01基礎(chǔ)知識
《桃花源記》
一、重點字音識記
豁然(huò)儼然(yǎn) 阡陌(mò) 垂髫(tiáo)怡然(yí)邑人(yì)
間隔(jiàn) 嘆惋(wǎn)語云(yù)郡下(jùn)遂迷(suì)
二、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同“邀”,邀請)
三、古今異義
(1)緣溪行(古義:沿著,順著。今義:緣故,緣分。)
(3)仿佛若有光(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今義:似乎,好像。)
(4)豁然開朗(古義: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義:樂觀,暢快。)
(5)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6)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yè)的總稱。)
(7)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
(8)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9)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變。)
(10)便扶向路(古義:沿著、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四、一詞多義
(1)舍:便舍(shě)船(離開)
屋舍(shè)儼然(房屋,客舍)
(2)尋:尋向所志(動詞,尋找)
未果,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
(3)作:其中往來種作(勞作)
設(shè)酒殺雞作食(作為)
(4)為:武陵人捕魚為(wéi)業(yè)(動詞,作為)
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介詞,跟,同)
(5)乃:見漁人,乃大驚(副詞,于是,就)
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然,居然)
五、詞類活用
(1)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2)復(fù)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3)欲窮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4)未果,尋病終(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
《小石潭記》
一、重點字音識記
篁竹(huáng)珮環(huán)(pèi) 清冽(liè)為坻(chí) 為堪(kān)怡然(yǐ)
俶爾(chù)翕忽(xī) 犬牙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愴(qiǎo) 幽邃(suì)
二、一詞多義
(1)可: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2)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隸而從者(跟隨,隨從)
(3)而:乃記之而去(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
潭西南而望(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
(4)清:水尤清冽(形容詞,清澈)
以其境過清(形容詞,凄清)
(5)樂:心樂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 為樂)
似與游者相樂(玩樂,逗樂)
(6)游:皆若空游無所依(游動)
同游者(游玩)
(7)環(huán):如鳴環(huán)(名詞,玉飾)
竹樹環(huán)合(動詞,環(huán)繞)
三、古今異義
(1)全石以為底(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2)潭中魚可百許頭(古義: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今義:允許;許可。)
(3)影布石上(古義:映照。今義:用棉、麻等織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4)不可久居(古義:停留。今義:住。)
(5)乃記之而去(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
(6)崔氏二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中生角的一種,扮演青年男子。)
四、詞語活用
①西,向西,名詞作狀語。例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樂:a.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例句:心樂之;b.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似與游著相樂。
③下,a.名詞作狀語,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詞作狀語,在下面,下見小潭。
④斗、蛇: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像蛇一樣
⑤犬牙:像狗牙那樣
⑥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
《核舟記》
一、重點字音識記
器皿(mǐn)罔(wǎng)貽(yí)黍(shǔ) 土敞(chǎng)糝(sǎn)
箬篷(ruò) 峨冠(guān)髯(rán) 彌勒(lè)椎髻(chuí jì)袒胸(tǎn)
衣褶(zhě)楫(jí)篆章(zhuàn)壬戌(rén xū) 勾畫了了(liǎo)
二、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三、古今異義
(1)高可二黍許(古義:大約。今義:表示許可、可能、轉(zhuǎn)折等。)
(2)其兩膝相比者(古義:靠近。今義:比較;較量。)
(3)矯首昂視(古義:舉。今義:矯正。)
(4)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古義:竟然。今義:曾經(jīng)。)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古義:挑選。今義:簡單(跟“繁”相對)。]
四、一詞多義
(1)奇:明有奇(qí)巧人(奇妙,特殊)
八分有奇(jī)(零數(shù)、余數(shù))
(2)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3)端:右手執(zhí)卷端(事物的一頭)
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4)為:為宮室、器皿、人物(做,這里指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動詞,是)
(5)者: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6)蓋:蓋大蘇泛赤壁云(句首語氣詞,表推測)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來是)
(7)而:啟窗而觀(連詞,表承接)
中峨冠而多髯者(連詞,表并列)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連詞,表轉(zhuǎn)折)
五、詞類活用
(1)箬篷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2)石青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詞作動詞,梳著形狀像椎的發(fā)髻)
(5)臥右膝,詘右臂支船(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臥,平放:使···屈,彎曲)
02 文學(xué)常識
課文文學(xué)常識
1.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其中《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等。
2.《小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缎∈队洝啡列∏鹞餍∈队??!缎∈队洝酚洈⒘俗髡哂瓮娴恼麄€過程,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3.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被成為“柳柳州”他與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學(xué)家韓愈并成“韓柳”,倡導(dǎo)了古文運動他在被貶期間寫下了山水游記多篇,合稱《永州八記》
4.記:古代散文的一種體裁這種文體,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目的往往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報復(fù),闡述作者的某種觀點。
5.《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 詩歌總集 。共收錄從 西周初年 到 春秋中葉 的詩歌305首,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 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這些詩當初都是配樂而歌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相結(jié)合的形式,但在長期的流傳中,樂譜和舞蹈失傳,就只剩下詩歌了。
6《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 風 、 雅 、 頌 三個部分。其中“ 風 ”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又叫“ 十五國風 ”或“國風”, 它的意思是土風、風謠,有160篇,是《詩經(jīng)》中的核心內(nèi)容。 “ 雅 ”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 大雅 ”、“ 小雅 ”,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 ”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是“五經(jīng)”之一?!对娊?jīng)》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7、《詩經(jīng)》題材廣泛,普遍運用 賦 、 比 、 興 的表現(xiàn)手法,所謂 賦 ,就是直陳其事; 比 就是比喻,打比方; 興 是起興,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的開頭以引起所詠的內(nèi)容。語言樸實優(yōu)美,以 四言 為主,兼有雜言,音律和諧悅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 “重章疊句” 的藝術(shù)形式。
8、后人常把“ 離騷 ”和《詩經(jīng)》 的“ 國風 ”并稱為“風騷”。
9、《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
10、《五經(jīng)》包括:《易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儀》、《春秋》。
11、《六經(jīng)》是春秋時期孔子教授和編譯的六類科目的教科書,這六本教科書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斷傳播中被強化,最后在漢代被稱為漢代“六藝”,包括《詩經(jīng)》、《尚書》、《禮儀》、《樂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鬃铀淌诘摹傲嚒迸c周朝教授的傳統(tǒng)“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相比,其文化課內(nèi)容和外延顯然豐富多了,應(yīng)該算是一種創(chuàng)新。從此,這“六經(jīng)”就成為儒家的必讀書目。
12、《詩經(jīng)》的“六義”包括:風、雅、頌、賦、比、興。
名著《經(jīng)典常談》知識概要
一、名著概覽
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自華,號實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
內(nèi)容梗概:《經(jīng)典常談》是朱自清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xué)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等經(jīng)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寫作目的: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的序言里說,他寫這部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jīng)典的中學(xué)生做個向?qū)?,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無措。
藝術(shù)特色:①內(nèi)容精辟通俗。全書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朱自清的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學(xué)術(shù)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眾所能接受的廣度。他時時留意《經(jīng)典常談》是一本寫給中學(xué)生看的書,格外重視這本書的普及性和通俗性。②語言流利暢達,娓娓道來,常有引人人勝之處。
讀經(jīng)典的意義:
①了解古代社會狀況:古代典籍中記載著我國文明的發(fā)展軌跡,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現(xiàn)實。
②充實精神內(nèi)涵:通過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汲取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學(xué)習語文相關(guān)知識: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數(shù)千年的知識匯總,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體現(xiàn)了語言藝術(shù)之美,例如通過《說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經(jīng)過,通過《詩經(jīng)》可知詩歌藝術(shù)之美。
④提升個人修養(yǎng):古代典籍中記載了許多先賢的言論,從學(xué)習、交往、心志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閱讀古代典籍,我們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導(dǎo)自身之修養(yǎng)。
二、章節(jié)梳理
《說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戰(zhàn)國末期,由于文字統(tǒng)一的需要,出現(xiàn)了“倉造字”的傳說。
秦以后:始皇時,小篆成為國書,不久便有了隸書;漢末,字體由橢圓變?yōu)楸夥?,形成了標準的隸書;魏晉之際,變?yōu)椤敖癫荨?;魏代將隸書去了挑筆,變?yōu)椤罢龝?;晉代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
《周易》第二
戰(zhàn)國末期道家學(xué)說、陰陽家的學(xué)說盛行,儒家借卦爻辭發(fā)揚儒家哲學(xué),留存下來的便是《易傳》;此外還有《文言》《系辭》兩傳;到了漢代,又新發(fā)現(xiàn)了《說卦》《序卦》《雜卦》三種傳,后稱這三種傳為《逸易》。
《尚書》第三
《尚書》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話;也有記事的,大都是戰(zhàn)國末年人的制作。
《詩經(jīng)》第四
春秋時詩的主要作用在樂歌;孔子時代,孔子采取斷章取義的方法,用《詩》來討論做學(xué)問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懦家的“六經(jīng)”之一。
三禮第五
漢代學(xué)者所傳習的有三種經(jīng)和無數(shù)的“記”,三種經(jīng)是《儀禮》《禮古經(jīng)》《周禮》:《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述之作。漢代所見的“記”很多,流傳到現(xiàn)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小戴記》。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小戴記》。
《春秋》三傳第六
三傳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三傳特別注重《春秋》的勸懲作用。三傳解釋經(jīng)文時,常常不顧上下文穿鑿附會起來;三傳之中,公羊、谷梁兩家全以解經(jīng)為主,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參考群籍,詳述史事。
四書第七
“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是《易}《書》《詩》《禮》《春秋》。《禮記》里的《大學(xué)》,本是一篇,朱子給分成經(jīng)一章,傳十章。《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墩撜Z》是孔子弟子們所記?!睹献印肥敲献颖救撕偷茏庸珜O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
《戰(zhàn)國策》第八
戰(zhàn)國時期諸國關(guān)系緊張,戰(zhàn)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策士和游說之士開始受到重用。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zhàn)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chǔ)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zhàn)國策》。
《史記》《漢書》第九
司馬遷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史記》體例有五:十二本紀,記帝王政跡,是編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記世代為主。八書,記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記侯國世代存亡。七十列傳,類記各方面人物。
《漢書》漢班固著,其妹班昭奉漢和帝命令與馬續(xù)參考皇家藏書,續(xù)寫班固遺作。
諸子第十
春秋末年,封建制度開始崩壞,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觀點不同,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xué),大部分可以稱為哲學(xué)。諸子都出于職業(yè)的“士”?!笆俊北臼欠饨ㄖ贫壤镔F族的末一級,但到了春秋戰(zhàn)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
辭賦第十一
屈原是我國歷史里永被紀念的一個人?!冻o》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所作。茍子的《賦篇》最早稱“賦”。《賦篇》總題分詠,安排客主,問答成篇,開后來賦家的風氣?!稘h書·藝文志·詩賦略》分賦為四類。東漢以來,班固作《兩都賦》,后張衡仿其作《二京賦》,晉左思又仿作《三都賦》。
詩第十二
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晉代詩逐漸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諧調(diào)發(fā)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diào)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宋初的詩專學(xué)李商隱,末流只知道典故對偶;南宋的三大詩家都是從江西派變化出來的。
文第十三
春秋時期列國交際頻繁,外交的言語關(guān)系國體和國家的利害更大,也稱為“辭”,又稱為“命”,又合稱為“辭命”或“辭令”;戰(zhàn)國時代,游說之風大盛;孔子開了私人講學(xué)之風,從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記事文也伴隨著議論文的發(fā)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漢武帝時期盛行辭賦;梁昭明在《文選》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標準;歐陽修和蘇軾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現(xiàn)了“話本”;明代八股文盛行。
03 考點突破
《桃花源記》
1.課文以什么為線索?怎樣劃分結(jié)構(gòu)?
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的時間順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林的經(jīng)過。(開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會理想。
第2段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
第3段寫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4至5段)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無果。
2.作者為什么開頭結(jié)尾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
文章的詳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達的中心來決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過桃花源的生活情狀來表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反映廣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間部分要詳寫。開頭和結(jié)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zhì)有關(guān),所以寫得簡單。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虛構(gòu)了這樣一種理想社會: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
4.我們應(yīng)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這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也是對當時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但他又帶有一定的復(fù)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只能是一種空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5.出自本文的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砣?,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擾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與世隔絕: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雞犬相聞: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也表現(xiàn)一種和睦的景象。
《小石潭記》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 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 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cè)面描寫。
3.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吹靡姷囊欢嗡娣从持旃庠朴埃悦髁?;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6.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diào)。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這里的樂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7.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
(1)點面結(jié)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
(2)動靜結(jié)合。寫魚“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huán)境的雅靜。
(3)虛實結(jié)合。“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以實寫虛。
《核舟記》
1.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著墨較多的是誰?為什么?
著墨較多的是“東坡”。三人中,東坡居中,作者起筆就寫其面貌,“峨冠而多髯”。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就是這樣,說明者不能違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題是“大蘇泛赤壁”,這樣說明才能與主題吻合。
2.為什么要寫對聯(lián)的內(nèi)容?
對聯(lián)的內(nèi)容清晰可見,足見雕工的精細,更顯出雕刻者暗扣核舟“大蘇泛赤壁”主題的匠心獨運,同時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題,還增加了濃厚的藝術(shù)情趣。
3.在第3段中表現(xiàn)方位的詞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在第③段開頭用“中”“右”“左”三個方位詞分別交代船頭的人物及他們的位置,突出蘇東坡的主人地位,緊扣“大蘇泛赤壁”的主題。后用“左”“右”描繪蘇、黃的姿態(tài)、神情和動作,表現(xiàn)二人的友好關(guān)系和相互切磋談?wù)摰纳袂?。進一步顯示了王叔遠雕刻刀法的奇巧,也表明了作者觀察之細膩,描寫之逼真。
4.第3段描繪了什么?側(cè)重于刻畫人物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第3段寫船頭的游覽者——蘇軾、魯直和佛印,描繪蘇東坡、黃魯直手、足的姿態(tài)、神情與動作,連二人衣服的褶皺、褶皺下面隱隱約約的雙膝,都做了細致的描繪。佛印和尚的左臂上掛著歷歷可數(shù)的佛珠,描寫如此精細!側(cè)重于刻畫人物的悠閑、豁達和灑脫,文章從最細微處落筆,雕其形而留其神,“執(zhí)”“撫”“指”“語”“矯”“視”幾個動詞畫龍點睛,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這樣寫顯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神情、姿態(tài),人物活靈活現(xiàn),呼應(yīng)“各具神態(tài)”。表現(xiàn)出王叔遠技藝的高超。
5.描述舟子的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么氛圍?為什么這樣寫?
兩個“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仿彿是在那里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仿佛專注聽“茶聲”。但營造了一個共同的氛圍,那就是愉悅、輕松、活潑自樂。再加上舟楫的“橫臥”,更加流露出一種有楫同于無楫、有舟子等于沒舟子的放任自流的境界。這樣寫,是為了使船尾之境與船頭之情遙相呼應(yīng),實現(xiàn)對船首氛圍的烘托。
6.本文的敘述順序有什么特點?
本文以空間為序,先介紹核舟的整體,“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一說長度,二說高度,突出這件雕刻品的體積之??;然后寫局部:船艙、船頭、船尾,反映雕刻者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雕刻品的主題部分,接著介紹頂部的題名和篆章;最后總結(jié)核舟的整體情況。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對核舟進行了具體的描繪和說明,詳略得當,層次井然。
7.結(jié)合課文具體內(nèi)容,說說本文有哪些細致生動的描寫?
文章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的人、物的描述,都一一說明方位、數(shù)目、大小,竭力使讀者清楚局部和整體的比例關(guān)系。同時,對人、物的刻畫描摹傳神,細致入微。如:“隱卷底衣褶中”的兩膝,頗為細致;寫船窗,“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點明窗戶的設(shè)計,能自由開關(guān),左右相對。最為傳神的是對人物雕像的描摹,做到了各具情態(tài)。如蘇、黃的“專注”,佛印的“閑適”,舟子的“嘯呼”和聽水聲的平靜,都刻畫得惟妙惟肖。
《詩經(jīng)》二首
《關(guān)雎》
1.開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開篇起興,在河心小洲上“關(guān)關(guān)”鳴叫的雎鳩鳥,情誼深摯,互相唱和的樣子,與君子、淑女和樂恭敬地相處非常相似。寫雎鳩鳥是為了引起讀者的相關(guān)聯(lián)想,醞釀氣氛。然后進入正題,抒寫自己的傾心所思和強烈向往,提出文靜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榜厚皇缗?,君子好逑”是全詩的綱目,統(tǒng)領(lǐng)全篇。
2.“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這里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為出發(fā)點,借景抒情,用時而向左,時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動作,隱喻這個男子對淑女鍥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詩歌中滲透的感情?
孔子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彼葘懥怂寄阶非?,又深刻細微,止當所止,雖然有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難以自拔的境地。所以,此詩的感情率真、淳樸、健康。
《蒹葭》
1. 開篇描寫景物有什么作用?
用水邊的秋景起興,給人以凄清之感。
2. 全詩重章疊句有何作用?
重章疊句更顯韻味悠長,一再“溯洄”“溯游”,幾度求索,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心儀女子的情真意切。反復(fù)詠唱,強烈地表達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悵的心情,強化了詩歌的抒情性和音樂美。
3. 談?wù)劽空碌那皟删鋵懢埃罅鋵懭说臉邮接性鯓拥暮x和作用?
首先,由景生情,寫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給人蕭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環(huán)境氣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寫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現(xiàn)主人公的惆悵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寫道路的險阻,表現(xiàn)主人公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悵惘情懷。這樣構(gòu)思,給詩歌增加了朦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
4、課文主題
《關(guān)雎》是一首優(yōu)秀的愛情詩,描寫了一位青年執(zhí)著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的姑娘,反復(fù)傾訴內(nèi)心纏綿的情思,急切盼望不久的將來能與意中人美滿地結(jié)合,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期盼之情。
《蒹葭》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執(zhí)著地尋求愛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尋之路的艱難與漫長,表達了尋而無果的無限惆悵之情。
04 素材積累
寫作必備名人名言
奮斗堅持
1.最清晰的腳印,踩在最泥濘的路上?!恫徽J命,就拼命》
2.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放棄。——邁克爾·喬丹
3.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zhàn)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jié)局?!段蚩諅鳌?/p>
4.我們用人生最好的年華做抵押,去擔保一個說出來都會被人嘲笑的夢想?!兑列摹?/p>
5.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結(jié)果,但總有一些堅持,能從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最好的我們》
青春少年
1.白日莫空過,青春不再來?!渡倌晷小?/p>
2.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彷徨,只有一瞬間用來成長?!獪噩?/p>
3.青春是螢火絢麗的流動銀河,燦爛卻也極致短暫?!段灮鹬?/p>
4.青春是叢林,是荒原,是陽光炙熱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佇立。——張嘉佳
5.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斗,沒什么可抱怨的?!讕r松
思辨精神
1. 印刷成文也不代表它就是真理?!~克爾·杰克遜
2.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事實了?!稓⑺酪恢恢B》
3.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著最深刻的邏輯?!嗲镉?/p>
4.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見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冻了间洝?/p>
5. 與信息數(shù)量越來越不成正比的是,我們距離事實的真相越來越遠?!炫刃侣?/p>
家國情懷
1.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2.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梁啟超
3.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斞?/p>
4.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獜堓d
5. 國人無一旁觀者,國雖小而必興;國人盡為旁觀者,國雖大而必亡?!簡⒊?/p>
文化傳承
1.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馮驥才
2.人類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傳、高雅的失傳?!拘?/p>
3. 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里堅持。——『了不起的匠人』
4.我們一手拿著科技的利劍開辟未來,一手拿著傳統(tǒng)的藥箱給前進的人類療傷。 ——曲道奎
5.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蘊藏于內(nèi)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播種?!└隊?/p>
無私奉獻
1. 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永铩に鼓蔚?/p>
2.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于右任
3. 英雄就是普通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嗣袢請?/p>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斞?/p>
5.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獝垡蛩固?/p>
積極樂觀
1.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木心
2.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K軾
3. 我把荊棘當作鋪滿鮮花的原野,人間便沒有什么能將我折磨?!獜堎t亮
4. 繁花落盡,我心中仍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席慕蓉
5. 垂下的頭顱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汪國真
淡泊豁達
1.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畎?/p>
2.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司空圖
3.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李白
4.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閑處遇平生?!翖壖?/p>
5. 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智逍?/p>
我是專注語文研究的一儒老師。學(xué)習群分享本文,即可聯(lián)系我領(lǐng)取電子版。我也有語文全套錄播課,周末也可試聽直播課,感興趣同學(xué)可以加我微信交流。文章底部有二維碼。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