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遇到過這樣的困擾:存放的白茶明明密封得很好,但過段時間卻冒出“青味”。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返青”,并歸咎于存放不當。但真相可能顛覆你的認知——白茶的返青,核心原因并非受潮,而是制作時“青沒做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鮮茶葉剛采摘時自帶青味,這主要來自葉片中的青葉醇(類似割草時的氣味)、正己醛等揮發(fā)性物質。白茶工藝的核心在于萎凋——通過自然失水,激活葉片內的酶,逐步將“青味物質”轉化為花果香、甜香等令人愉悅的香氣。萎凋過程中,酶會分解青葉醇生成芳樟醇(花香)、將脂類轉化為苯乙醇(玫瑰香)。當青味物質被充分降解,葉片呈現(xiàn)“青氣退、花香顯”的狀態(tài),才算“青做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若萎凋時間不足、溫濕度控制不當(例如溫度過低導致酶活性不足),青味物質就無法徹底轉化。此時,制茶師可能通過高溫干燥暫時壓制青味:干燥時的高溫(如80℃以上)會破壞部分青味物質的結構,讓茶葉短期內聞不到青氣;未被轉化的青葉醇、正己醛等物質仍藏在葉片內部,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存放一段時間后,這些殘留物質重新釋放。使茶友們誤以為是“返潮導致返青”,實則是制作時埋下的隱患終于暴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茶是“做”出來的,也是“存”出來的。白茶的返青問題,本質是工藝不達標的“后遺癥”。真正優(yōu)質的政和白茶,在萎凋階段已將青味物質轉化徹底,即便存放十年,也只會愈陳愈醇,絕不會“返青”。

作為茶友,除了學會科學存茶,更要學會辨別茶葉的工藝水平。正如政和白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魏榮淋分享:工藝到位的老白茶,歲月是加分項;工藝有缺陷的茶,時間只會放大缺點。只有萎凋充分,把青做透了,白茶才能在歲月的沉淀中,轉化出更加迷人的香氣和醇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