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篇作文,叫《舊軌還鄉(xiāng)》,是杭州一個初中的孩子寫的。這篇文章前兩天在網(wǎng)上小火了一陣子,好像還挺多人有共鳴的。
文章貼在下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完整讀一下,省流版是:作者小學(xué)時常隨姥姥姥爺坐綠皮火車從杭州回內(nèi)蒙,很喜歡他們乘坐的火車。長大后很少回鄉(xiāng)了,綠皮車也停運了。后來姥爺去世了,辦理喪事頻繁坐飛機返鄉(xiāng)。比起童年時溫情的綠皮車來,作者覺得飛機的體驗糟透了。直到今年,綠皮車重新運營起來,作者又搭上它回了趟老家,才覺得是重新找回了美好的事物。

這篇文章從初中小孩子的角度,如果完全是自己寫的,沒有指導(dǎo)老師太多功勞的話,詞匯的豐富度和表達能力確實挺好的,但我覺得不應(yīng)該被當作范本拿出來推崇。
甚至如果要說是范本的話,它恰恰是一個反面的范本,這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恰好是我們的文科教育所存在的通病,那就是脫離現(xiàn)實。
《舊軌還鄉(xiāng)》這篇文章去掉枝葉,輸出的核心觀點就是:綠皮火車更溫情,而以飛機為代表的更先進的交通工具令人不快。而這是違背常識的,違背現(xiàn)實情況的。文科之所以淪落到人人嘲笑,被認為是沒有用的東西,就是因為有大量的人利用文科缺乏標準答案的特點,批量制造這類反常識,違背現(xiàn)實的內(nèi)容。
從個人的角度,也許真的有人更喜歡慢悠悠的綠皮火車,比如高曉松就喜歡印度那種,覺得它更有人情味。童年和記憶也有很大的情感加成,童年時代經(jīng)歷過的許多東西,實際上普普通通,但在記憶里,它們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這一點多數(shù)人都會如此,《舊軌還鄉(xiāng)》的小作者如果 這樣想,是可以理解的。
但個人感受是個人感受,將個人感受替換成對世界規(guī)律的描述,那就非傻即壞了。天王老子來了,高鐵也是吊打綠皮火車。
真正坐過綠皮火車的人都知道,它的體驗實際上有多糟糕。車廂里處處塞滿了人,臭氣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平均時速只有幾十公里,把煎熬的旅程無限拉長。神奇的是那些推著小車子的列車員,總是有辦法從這樣密不透風,廁所都上不了的車廂中間擠過去,售賣明顯溢價的商品。

相比之下,高鐵的出行體驗,真是美好太多倍了。因為更安全,可能比飛機更美好。
咱們談?wù)撚洃浝锏拿篮脮r,不能嘗試去扭曲這個世界,硬是因為自己喜歡,就把黑的說成白的。但偏偏文科生常常有這類臭毛病。
文科和理科在驗證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有巨大的區(qū)別,理科的答案常常是有固定標準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騙子們因此混不進來。而文科似乎有相當?shù)闹饔^性,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提法,沒辦法統(tǒng)一一致,那玩法就花了,不知道該把自己往哪放的人,或純粹的騙子,都可以隨隨便便混進來。尿條線尿個坑什么的,也可以假裝深沉,你也很難去證明它不對。
這樣的人多了時間長了,文科可不就臭氣熏天了。我認為學(xué)校的教育也是有一定責任的,據(jù)我所知,學(xué)校作文都是比較喜歡那一類用詞唬人,假裝深沉的作文的,而不太注重指導(dǎo)學(xué)生想法要和現(xiàn)實世界對得上。
當然也不能全怪老師,畢竟沒有標準答案,面對那么多孩子,老師也很為難,不知道怎樣評價孩子寫作能力語文能力的好壞,最后往往就流于表面,以辭藻取人了。
文科毫無疑問是有用的,但有用的文科和理科,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是那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真實樣子的東西,是在幫助我們過更好的人生。文科生一定要克服矯情,遠離虛幻,一定要真實而客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