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熟的表現(xiàn)可能就在于:越來越不把自己的所謂優(yōu)點當(dāng)回事,越來越坦然接受自己的所謂不足。
——坤鵬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十二卷第十章(2)

原文:

我們不可忽視那些與我們不同的意見內(nèi)涵著多少不可解或不可能的癥結(jié);

我們也得注意到古今賢達的意見,其中那一些論點比較起來最少迷惑。

解釋:

當(dāng)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和我們意見相械的觀點,

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可解開的謎題,

我們也要參考古今思想家的意見,其中哪些觀點是最為迷惑的。

原文:

大家都認為一切事物出于對成。

但“一切事物”與“出于對成”兩有所誤;

這些思想家誰也沒有說明具有對成的事物如何由對成造出;

因為對成各據(jù)一端,不能相為制作。

解釋:

接下來,亞里士多德要分析第二大問題,也就是關(guān)于對立的問題。

這是《形而上學(xué)》一書中反復(fù)討論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

也是他一直未能正確解決的問題。

在本章中,他也花了大力氣來討論這個問題,用他自己的理解來批評與他持不同意見的一些思想家。

所有人都主張所有的事物都來自對立。

但是,“所有事物”以及“出于對立”都各有它們錯誤的地方;

這類思想家對于對立真的出現(xiàn)于其中的事物怎樣從對立中產(chǎn)生出來的解釋也是不對的;

因為對立兩方占據(jù)在相反的端點,它們怎么可能彼此作用相互創(chuàng)造呢!

原文:

現(xiàn)在我們提出第三要素〈即底層〉使這疑難可得自然地解決。

解釋:

現(xiàn)在,我們提出了第三個要素(也就是底層)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原文:

可是那些思想家以物質(zhì)作為兩個對成之一;

例如某些人,以不等為相等的物質(zhì),或以眾多為單一的物質(zhì)。

解釋:

但是,那些思想家把質(zhì)料作為兩個對立的中的一個;

比如某些人,把不等作為相等的質(zhì)料,或是把眾多作為單一的質(zhì)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文:

然而同一物質(zhì)為一組對成的底層者不與何物為對反;

這樣就否定了原來的論據(jù)。

解釋:

然而,同一個質(zhì)料作為一組對立的底層不能與某物為對立;

這樣就是否定了原來的觀點。

在以上這段話中,亞里士多德指出,那些思想家說“所有事物”和“來自對立”都是不對的,

這就是說,他認為,并非所有事物,也并非是來自對立的。

但他對于自己的這個論點又缺乏明確的說明和解釋,而只是說這個問題可以由他提出的第三個要素就能滿意地得到解決。

有人分析,這個第三個要素指的是底層、基質(zhì),也就是質(zhì)料,但是為什么說有了它問題就解決了?

亞里士多德對此只說了一句:“因為一個質(zhì)料支撐于一對對立中則不與任何東西對立?!?/p>

為什么是這樣呢?

他只提出了這個斷定,而沒有提供證明。

如果像他這樣說,這個“對立”問題就從根本被他取消了。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chuàng),未經(jīng)同意謝絕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