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趙孟頫都是已經(jīng)寫入書法史的“書法圖騰”級的人物,地位無人撼動。然而在欣賞不同時代書法家的作品時會感受到不同時代文化語境的影響,還有個人性格使然,都會影響到書法作品氣質(zhì)的高下,趙孟頫書法審美風格的形成,與其身世也息息相關。生活在魏晉時期的王羲之和生活在宋元交替時代的趙孟頫,從他們各自的作品能品味出一二。

本文,我們就趙孟頫臨摹王羲之的兩件書法作品做個比較,趙孟頫書法水平和境界與王羲之相比,究竟有無高下之分,相差在哪?這同時是一次書法欣賞和學習。

分析要點:

● 起筆:出鋒、藏鋒

● 行筆:使轉(zhuǎn)、提按

● 連貫書寫:縈帶

一、王羲之草書《采菊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釋文丨不審復何以永日,多少看未?九日當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但不知當晴不耳!倫等還,殊慰意。

采菊帖》是一貼尺牘,大意是為了消磨時日,王羲之想邀請朋友一起去采菊花。最后還提到自己的叔伯弟弟王劭(字敬倫),公干要回來了,言外之意可以一起去。此帖是草書,書寫速度迅疾,筆意有連帶、飛白,時非常自然的書寫,第三四行,書寫更加率意,筆連意密,最精彩。此帖曾入刻《淳化閣帖》,當屬于王羲之經(jīng)典墨跡。

二、趙孟頫臨王羲之草書《采菊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孟頫是臨古高手,書法崇尚“魏晉之風”入“二王”精髓,追膜“盛唐氣象”,法度與氣度同輝,贏“楷書四家”之名,是中國書法的集大成者,同樣是書法史上一座高峰。其臨摹的《采菊帖》略顯笨拙,用筆短促,不太流暢,也許是臨摹的之緣故,沒有王羲之身臨其境的那種瀟灑。接下來我試作比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孟頫與王羲之筆法比較

以下王羲之簡稱“王”,趙孟頫簡稱“趙”

1、不、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審: 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王:“不”字一點,入筆取左勢,接著改變方向,往右下入筆寫豎提,頓筆寫左點,提筆順勢右行筆,將不的反捺寫成左撇,順勢寫了宀的點,這個點不是所以一點,也一樣講究用筆,內(nèi)有起行收三個動作;寫宀的橫勾時,先按筆繼而提筆右行筆寫鉤,體現(xiàn)王羲之用筆時時會有提按動作,兩個字一氣呵成。

趙:入筆即重筆寫點,幾乎是放筆直取,“不”字基本是用四個大點寫完,幾乎沒有連續(xù)行筆和提按,點畫用筆相對簡單;“不”與“審”上下字沒有連帶,審字的“宀”幾乎沒有提按動作,前半段是平動行筆,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很明顯趙孟頫寫的不如王羲之寫的俊俏、精神。若是有朋友認為筆者的分析有不妥之處,可以分別按兩種寫法來臨摹,試一下哪個好些,哪個難寫。

2、復、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復、何: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王:草書“復”雙人寫法是一豎,露鋒入筆邊行筆邊按筆,迅速提筆回鋒收筆,寫出了上尖中粗,下圓的雙人旁;何字單人旁是上個字的連帶而下,到寫右邊的可字時,采用兩筆,寫到最后圓圈時,使轉(zhuǎn)中有提按,粗細結(jié)合,重筆放在最后收筆處。

趙:寫“復”字雙人是側(cè)鋒入筆,直上直下,幾乎沒有提按,看上去是很粗的一豎;“何”字是上下連帶,順勢寫完,但寫“可”時處理就是簡單的折筆上行,而圓圈處只是使轉(zhuǎn)沒有提按,這種寫法相對簡單,收筆回鋒,圓圓、肉肉的,不精神。

3、永、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永、日: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這兩個字差別不是很大,“永”字的一點趙孟頫寫的有些滯,沒有王羲之用筆的爽利;同樣趙孟頫寫日字時,缺少了提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未: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未”字三處圈點,王羲之寫的較為連帶,幾乎是一筆寫完,增強了書寫感,趙孟頫分好多筆;尤其是寫完長橫再寫豎畫時,王羲之采用順勢上行筆,有一個細線縈帶,這一筆在王羲之的很多墨跡中都是這類寫法。趙孟頫寫完橫畫,重新起筆寫豎畫,這種寫法容易的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5、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趙孟頫寫的“至”與上字連帶,是偏行書寫法,最后寫一點結(jié)束。王羲之寫完“不”字,單起筆寫“至”,是一筆書就,王字寫的一點多了轉(zhuǎn)筆,而趙是一帶而過,只是有一個按筆動作。兩個相比王字有明顯的提按,趙字還是少了提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6、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行有兩個“不”字,王羲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寫法,而趙孟頫的兩個“不”字有一定的差別,從用筆看,趙明顯不如王羲之呀!大家仔細揣摩。再王羲之的第二個“不”字與趙孟頫開篇的第一個“不”字對比一下,同樣是四筆寫完,但點畫的用筆是有差別的,很是明顯,下圖為比較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同樣是四筆完成,但收筆方向不同,勢就不同。

“不”(左:王羲之 右:趙孟頫):同樣是四筆完成,但收筆方向不同,造成的勢就不同。再看點畫的行筆角度,趙孟頫的多是平行的,而王羲之就沒有一個平行的點畫。平行帶來的視覺效果平淡,而去世不同的筆畫,有跳躍感。

7、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耳:趙孟頫(右)與王羲之(左)筆法比較

這里就不再分析,作為書法愛好者和專業(yè)書法人,一眼就看得出兩個字的差異。這些差異也許還有刻本本身的缺陷造成, 但是每一個字的基本寫法應該不會變化太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只是將書法史上兩位取得卓越成就的書法家的字做個比較,旨在讓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明確辨析書法的用筆,在臨摹古人時,要仔細讀貼,揣摩每一個筆畫的用筆特點,才能下筆如有神。 (奇勝書苑)

圖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