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CAR-T 細胞療法在白血病等血液腫瘤中已展現“治愈”潛力,然而,在占據癌癥絕大多數的實體瘤中,CAR-T 細胞療法卻屢屢碰壁——脫靶毒性、T 細胞耗竭療效短暫等問題成為難以逾越的高墻。

近日,Cell期刊發(fā)表的一項突破性研究為 CAR-T 細胞治療實體瘤帶來了全新答案——EchoBack-CAR-T 細胞,通過超聲波遙控,讓 CAR-T 細胞精準鎖定腫瘤,持久發(fā)揮治療作用,為實體瘤治療開啟了全新篇章。

2025年4月2日,南加州大學王英曉團隊(劉龍偉博士為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何沛祥、王禹萱為共同第一作者)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上發(fā)表了題為:Engineering Sonogenetic EchoBack-CAR T Cell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開發(fā)了一種基于聲遺傳學(Sonogenetic)的新型 CAR-T 細胞療法——EchoBack-CAR-T細胞,可通過超聲波精準調控,實現了對實體瘤的精準、持久治療,且大幅提高了安全性,幾乎完全消除了脫靶毒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傳統(tǒng) CAR-T 細胞療法的困境

1、脫靶毒性:CAR-T 細胞可能誤傷正常組織,甚至引發(fā)致命副作用。

2、細胞耗竭:持續(xù)激活會導致 T 細胞難以避免地進入“疲勞”狀態(tài),失去戰(zhàn)斗力。

3、療效短暫:實體瘤的腫瘤微環(huán)境抑制 CAR-T 細胞存活,療效難以持久。

EchoBack-CAR-T的三大技術突破

1、超聲波遙控開關:找到最靈敏的“基因開關”

研究團隊通過高通量篩選技術,從數百萬個候選啟動子中成功篩選出了超靈敏熱休克啟動子。這一“開關”能在 43℃ 的局部加熱(超聲波精準控制)下被激活(相比傳統(tǒng)啟動子,誘導效率提升5倍,響應速度縮短至15分鐘),驅動 CAR 蛋白的持久表達,而在正常體溫下幾乎無泄漏,大幅降低脫靶風險。

2、自我強化的“回聲反饋”回路

CAR-T 細胞一旦識別腫瘤,其激活信號(例如NFAT、NF-κB通路)會被轉化為持續(xù)生產 CAR 的指令,形成正反饋循環(huán)。這一設計巧妙解決了“激活即耗竭”的難題:

  • 體外實驗:CAR 表達可持續(xù) 3 天以上,而傳統(tǒng) CAR 在 24 小時內消失。

  • 3D 膠質母細胞瘤模型:兩次超聲波刺激后,腫瘤體積縮小 90%(而傳統(tǒng) CAR 僅短暫抑制)。

3、模塊化設計:一石多鳥的通用平臺

研究團隊將同一技術應用于兩種實體瘤靶點——膠質母細胞瘤(靶向 GD2)和前列腺癌(靶向 PSMA),均展現顯著療效,證明該平臺可快速適配不同癌癥類型。

在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EchoBack-hGD2CAR-T 細胞治療組小鼠的生存力高達 100%,且未出現脫靶毒性,而對照組小鼠在 20 天內全部死亡。單細胞測序結果顯示,與傳統(tǒng) CAR-T 細胞相比,EchoBack-CAR-T 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且耗竭減少。

在前列腺癌小鼠模型中,EchoBack-PSMACAR-T 細胞實現了長期腫瘤抑制(腫瘤體積縮小80%),且脫靶毒性極小,遠端低表達 PSMA 的組織完全不受攻擊,實現了對腫瘤組織的精準攻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結果表明,聲動力型 EchoBack-CAR T 細胞可作為一種通用、高效且安全的實體瘤治療策略。

為何更安全、更持久?

時空控制:通過聚焦超聲(FUS)實現僅在腫瘤局部導致升溫,因此,CAR 表達限于目標區(qū)域。

周期性休整:兩次刺激間隔讓 T 細胞恢復活力,避免慢性耗竭。

臨床兼容性:41℃(模擬發(fā)燒)下無泄漏,43℃ 短時加熱不損傷正常組織。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開發(fā)了基于聲遺傳學的新型 CAR-T 細胞療法,讓 T 細胞成為可遠程精準操控的智能戰(zhàn)士,解決了 CAR-T 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中的核心痛點。

論文鏈接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5)00271-5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