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稱:中國回擊特朗普的關稅后,股市開始暴跌!——問題是,因為清明節(jié)放假,咱們的股市壓根沒開盤好吧?難道這就是傳說中提前約好的通稿?

根據中國三大交易所公告,2025年清明節(jié)A股休市時間為4月4日至6日,4月7日恢復交易。而彭博社報道中所謂“股市暴跌”的時間點(4月4日),恰好處于A股閉市狀態(tài),很顯然缺乏事實依據。
從市場數據看,4月3日(節(jié)前最后一個交易日)A股確實出現調整,滬指跌0.24%、深成指跌1.40%、創(chuàng)業(yè)板指跌1.86%。但這種波動屬于正常市場反應,與“暴跌”相去甚遠。彭博社可能故意將4月3日的小幅下跌與清明節(jié)后的休市信息混淆,妄圖轉移話題。
當然,彭博社的報道也可能存在對市場的選擇性解讀。4月3日A股下跌的同時,中韓自貿區(qū)、旅游等板塊逆勢上漲,顯示市場對關稅沖擊的反應并非全面恐慌。此外,港股恒生指數當日跌1.31%,但上證指數僅微跌0.46%,彭博社可能將港股表現誤植為A股情況,或夸大了市場跌幅。

更值得注意的是,4月4日亞太市場集體下挫(日經225指數跌3.5%、韓國綜合指數跌1.6%),但中國股市因休市未參與交易。這種“全球暴跌、中國缺席”的反差,進一步凸顯了彭博社報道的邏輯漏洞。
而且,特朗普宣布的“對等關稅”于4月3日生效,但其直接影響對象是美國進口商品,而非中國股市。在缺乏明確政策信號的情況下,彭博社將股市波動歸因于“中國回擊關稅”,屬于典型的“因果倒置”。
從歷史經驗看,貿易政策對股市的影響通常需要時間傳導。例如,2018年中美貿易戰(zhàn)期間,A股調整多發(fā)生在政策落地后數周,而非政策宣布當日。彭博社的報道顯然忽視了這一基本規(guī)律。
最后,彭博社作為國際主流媒體,其報道最起碼需要遵循嚴格的事實核查流程吧?但此次事件中,時間錯誤、市場混淆等低級失誤頻發(fā),怎能不令人質疑其報道的嚴謹性和存在“通稿”協調的可能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