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修訂并發(fā)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yǎng)66條”)。一起來學習新版“健康素養(yǎng)66條”,提升健康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57條

會測量脈搏、體重、體溫和血壓。

家庭常備體重秤、體溫計、血壓計等健康自測設備,并掌握正確使用方法。

脈搏測量方法:將示指、中指和無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橈動脈搏動處,計1分鐘搏動次數(shù)。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tài)下脈搏為60~100次/分。也可利用可穿戴設備(如運動手環(huán)等)來測量。

體重測量方法:清晨空腹測量,脫去鞋子和厚衣物,將體重秤置于水平地面,雙腳自然分開站立于體重秤上,雙臂自然下垂,頭部正對前方,保持身體重心平衡,讀取體重秤上的數(shù)值。

使用玻璃體溫計測量腋下體溫方法:先將體溫計度數(shù)甩到35℃以下, 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后夾緊,5~10分鐘后取出讀數(shù)。正確讀數(shù)方法:用手拿住體溫計的玻璃端,即遠離水銀柱的一端,使眼睛與體溫計保持同一水平,然后慢慢轉動體溫計,從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銀柱對應的數(shù)值即為體溫的讀數(shù)。讀數(shù)時注意不要用手碰體溫計的水銀端,否則會影響水銀柱讀數(shù)而造成測量不準。成年人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使用電子體溫計按說明書操作。

家庭自測血壓方法:推薦使用認證合格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前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測量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腳平放于地面(禁止交叉),不說話。肘部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上,袖帶下緣應在肘窩上2.5厘米(約兩橫指)處。袖帶松緊合適,可插入1~2根手指為宜。電子血壓計顯示屏上的數(shù)值穩(wěn)定后讀取數(shù)值,一般情況下,最上面的數(shù)值是收縮壓,中間的數(shù)值是舒張壓,最下面的數(shù)值為脈搏。連續(xù)測量2次,兩次測量時間間隔1~2分鐘,做好記錄,取兩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血壓值。

第58條

需要緊急醫(yī)療救助時,會撥打120急救電話。

120急救電話是為搶救急危重癥患者開設的醫(yī)療衛(wèi)生專用緊急救援電話,24小時有專人接聽。工作人員接到呼救電話后,可立即派出救護車和急救人員前去施救,是救助急危重癥患者最方便、最快捷的醫(yī)療救援方法。

在家中、公共場所、野外等,只要發(fā)生以下情況,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呼救:突發(fā)疾病類,如患者出現(xiàn)昏迷、胸痛、呼吸困難、抽搐等急危重癥的表現(xiàn);傷害類,如因車禍、生活意外或刑事案件等原因導致身體嚴重受傷;突發(fā)事件類,如發(fā)生火災、溺水、觸電、中毒、踩踏傷等;其他各種突發(fā)因素導致生命健康出現(xiàn)重大問題,需要醫(yī)療幫助時。

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電話接通后,要準確報告患者所在的詳細地址、主要病情,以便救護人員做好救治準備;同時,報告呼救者的姓 名及電話號碼。 必要時,呼救者可通過電話接受醫(yī)生指導,為患者進行 緊急救治。 通話結束后,應保持電話暢通,方便救護人員與呼救者聯(lián)系。 在保證有人看護患者的情況下,最好安排人員在住宅門口、交叉路口、顯著地標處等候,引導救護人員盡快趕到現(xiàn)場,爭取搶救時間。

120急救電話是寶貴的醫(yī)療急救資源,是為搶救急危重患者生命開設的一條綠色救助通道。合理利用急救資源,非必要請不要撥打120急救電話,盡可能協(xié)助保持120暢通,把有限的急救資源留給急危重癥患者。

第59條

妥善存放和正確使用農藥,謹防兒童接觸。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滅鼠劑、殺蟑餌劑等農藥可經口、鼻、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可能使人中毒。應當妥善保管,謹防兒童接觸或誤食。

保管易揮發(fā)的農藥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有毒物品不能與糧油、蔬菜等堆放在一起,不能存放在既往裝食物或飲料的容器中,以免發(fā)生 誤服中毒。已失效的農藥和殺蟲劑不可亂丟亂放,防止誤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施用農藥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做好個人防護。嚴禁對收獲期的糧食、蔬菜、水果施用農藥。嚴防農藥污染水源。

發(fā)現(xiàn)農藥中毒者,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呼救。 經消化道中毒者,如果中毒者清醒,不建議常規(guī)催吐。 經皮膚中毒者,要立即沖洗污染處 皮膚。 經呼吸道中毒者,要盡快脫離引起中毒的環(huán)境。

第60條

遇到呼吸、心搏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蘇,學習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對于呼吸、心搏驟停的傷病員,最佳搶救時間窗口是4分鐘。如能在現(xiàn)場給予及時的徒手心肺復蘇配合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 可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

心肺復蘇(CPR)包括三個步驟,依次是胸外按壓、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進行胸外按壓時,施救者將一只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水平(即胸骨下半部),雙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掌心翹起,雙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傾,以髖關節(jié)為支點,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30次。按壓深度成人為5~6厘米,兒童約5厘米(或1/3胸徑厚度),嬰兒約4厘米(或1/3胸徑厚度),按壓頻率100~120次/分,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原狀;用仰頭舉頦法打開氣道;口對口人工呼吸(嬰兒口對口鼻2次,每次約1秒,吹氣時應見胸廓隆起。30次胸外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為1個循環(huán),每5個循環(huán)評估一次患者呼吸和脈搏。如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將其翻轉為側臥位,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如未恢復,繼續(xù)實施心肺復蘇,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或專業(yè)急救人員到達現(xiàn)場。

大型公共場所和高風險家庭都需配備AED。AED使用方法:打開電源開關,按照圖示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裸露的胸部,等待AED分析心律。如需電擊除顫,等待AED充電,確保所有人員不接觸患者,按下除顫按鈕。除顫后,繼續(xù)心肺復蘇,2分鐘后AED再次分析心律。遵循AED語音提示操作,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或專業(yè)急救人 員到達現(xiàn)場。

來源:國家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