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河北某地要取消老年人免費乘公交,我腦子里瞬間蹦出兩個問題:公交司機師傅的“尊老話術”要失業(yè)了?還是說咱們的敬老政策要跟老年機一樣被時代淘汰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事兒說起來像極了家庭群里的經典矛盾——一邊是財政緊張的“窮爸爸”,一邊是離不開公交的“倔老頭”。公交公司哭窮:“補貼沒到位,我連油錢都快賠光了!”老人捂兜:“全國都免費怎么你們要收錢?”政策說變就變,讓人措手不及。

第一回合:政策像彈簧,誰硬誰受傷

取消免費乘車的理由很“客觀”——公交公司虧損嚴重,政府補貼又像薛定諤的貓,時有時無。但仔細想想,這政策調整的姿勢,怎么像極了情侶吵架時的“拉黑威脅”? 今天取消老人優(yōu)惠,明天是不是要收“晨練費”?后天會不會對帶孫子的家長加收“熊孩子附加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簡單粗暴取消政策,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開水,水位降得越快,漏洞補得越慢。長春、邵東等地都曾玩過這招,結果呢?老年乘客用腳投票,公交客流量斷崖式下跌,發(fā)車間隔越拉越長,最后陷入“車越少→人越少→補貼更少”的死循環(huán)。

第二回合:敬老不是選擇題,而是應用題

有人可能會說:“公交公司也要吃飯?。 边@話沒錯,但敬老政策不該是“零和博弈”。與其一刀切砍掉老人福利,不如學學菜市場砍價——各退一步,海闊天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分時段優(yōu)惠:早高峰收全價,平峰時段老人半價,既緩解擁堵又保障出行;或者搞積分制:老人每月免費坐10次,超額部分按5折收費,既控制成本又留住客源。西寧公交就玩過這招,開通“敬老專線”配無障礙設施,結果老年乘客滿意度直線上升,連年輕人都不蹭車了。

第三回合:科技救場,讓政策更“聰明”

在這個掃碼比掃碼槍還快的時代,政策也該升級成“2.0智能版”。濟南公交直接讓老人刷身份證免費乘車,濟南公交甚至搞出“電子敬老卡”,線上辦卡郵寄到家,連下樓取快遞的功夫都不耽誤。河北某地要是怕補貼超支,完全可以學學杭州的“公交計量補貼”——根據實際載客量發(fā)錢,老人坐得多補貼多,坐得少補貼少,既公平又透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絕的是差異化服務:80歲以上老人照常免費,普通老人高峰時段收費,周末全家出行享折扣。這不就像奶茶店的“第二杯半價”?既照顧剛需,又分流客流,還能讓公交公司多賺點奶茶錢。

政策溫度不能被“財政感冒”傳染

說到底,公交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老人是社會的根基細胞。要是為了省點錢斷了老人的“腿腳自由”,那可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吉林長春曾因取消老人優(yōu)惠引發(fā)抗議,最后不得不連夜撤回通知;湖南邵東硬撐了三個月,結果公交司機集體辭職——這些前車之鑒告訴我們:政策調整可以慢,但不能停;可以改,但不能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河北赤城現在緊急開會商量新方案,這態(tài)度倒是值得點贊。但咱老百姓要的不是“狼來了”的套路,而是實打實的“敬老套餐”。比如給公交公司劃塊“敬老保護區(qū)”,財政補貼??顚S?/strong>;或者讓企業(yè)認領“敬老責任田”,廣告收入補貼運營成本。畢竟,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和政府的民生工程,本該是公交發(fā)展的雙引擎。

結語:讓老人安心乘車,才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最后送政策制定者一副對聯:
上聯:老人乘車非小事,一卡連著千萬心
下聯:財政補貼有壓力,創(chuàng)新破解雙贏局
橫批:敬老當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在于高樓多高,而在于老人等車時,能否安心曬到最后一縷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