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安踏集團以1085.8億元總營收躋身全球運動品牌前三甲,成為耐克、阿迪達斯之后首個闖入“千億俱樂部”的中國品牌。
董事長徐陽的豪言更是點燃市場期待:“我就吹個牛,3年之內我們要在中國超過耐克!”
這份底氣,源自財報中一連串高光數(shù)據(jù)——主品牌營收335.22億、始祖鳥以36%增速強勢補位、DTC直營占比超80%…
然而,站在千億門檻上的安踏,面對的不僅是掌聲,還有更高維度的審視:品牌打架怎么辦?研發(fā)燒錢值不值?萬家門店怎么管?
主筆 / 脫落酸
文章架構師 / 毛自聰
出品 / 巨頭財經(jīng)
01
手抓超10大品牌
怎么不內耗?
安踏手里的品牌多到能打麻將。
從旗下的“主品牌安踏、FILA、DESCENTE、 KOLON SPORT 和MAIA ACTIVE”到通過Amer Sports間接掌控的Arc’teryx、Salomon、Wilson、Peak Performance和Atomic,覆蓋全消費層級。

梳理下來,安踏至少用三招預防自己人搶生意的情況發(fā)生:
首先是分班教學,火箭班始祖鳥,主打戶外愛馬仕,專收有錢有閑的硬核玩家;精英班FILA,走時尚路線,瞄準中產(chǎn)的錢包;
基礎班安踏專做性價比,大眾定位決定價格區(qū)間,一雙PG7跑鞋做得再好也只能賣299-399元。
每個品牌都要有自己的清晰定位,而且服務人群界定越來越細,徐陽曾拿兒童市場舉例,他認為嬰幼童(爸媽說了算)、小童、中大童(可以自己決策)消費者完全不同,不能放在同一個組織里,兒童(放在線下做好店效)和嬰幼童(做成線上門店)業(yè)務必須進一步分開。
“只要賽道夠細,沒有人能打敗你”,安踏CEO徐陽在中國企業(yè)家采訪中曾提到,只有品牌切得足夠細,圍繞這個去反推組織、商品,才能成功把消費者鎖得更牢。
細分策略確保每個品牌或業(yè)務線能夠專注于特定的消費者群體,而不是在同一個市場中競爭;堅持獨立作戰(zhàn),也能確保新業(yè)務能夠專注于自己的定位,而不是與傳統(tǒng)業(yè)務爭奪資源或市場。
比如剛開張的SV高端店缺爆款,店員眼饞PG7跑鞋賣得火,提出想挪幾雙來撐場面時,徐陽會下死命令,絕不讓新品牌啃老,因為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就容易產(chǎn)生依賴,反而耽誤自己練就選品本事。
新業(yè)務寧可缺貨也不碰大貨,但這并意味著各部門之間完全割裂,實際上安踏內部又很強調資源共享。
原本安踏兒童和安踏成人是各管一攤。成人部只管做39碼以上的大人鞋,兒童部覺得"小孩打專業(yè)籃球的少做了也賣不動”躺平好久了。
但徐陽厲害的一點在于敢直接拍板,讓成人部從33碼(兒童尺碼)開始做,業(yè)績還算他們一份。
這非常考驗領導人的業(yè)務協(xié)同管理能力,做好了是把踢皮球變成搶蛋糕,做不好就可能讓兩個部門從互相推諉變成搶地盤的內耗。
類似的強管控+軟協(xié)同的邏輯,上升到集團大戰(zhàn)略,就是讓“每個品牌實現(xiàn)零售運營效率的最大化”的前提,也是保持東方不亮西方亮的進攻節(jié)奏的基礎。
就像開車隨時換擋,能保證集團永遠有品牌在沖刺。
從財報數(shù)據(jù)來看,安踏似乎做到了,因為FILA增長放緩到6.1%時,始祖鳥和薩洛蒙卻頂上去了。
02
一年砸20億搞研發(fā)
如何花才算值?
有很長一段時間,F(xiàn)ILA都在悄咪咪賺錢。
以前沒什么競爭對手盯著斐樂,它能舒舒服服地待在自己那塊地盤上,可這兩年被盯得多了,就開始有點兒吃力了,增長速度也跟著慢了下來。
雖然FILA前CEO姚偉雄曾樂觀發(fā)言:“不擔心FILA是否已觸及天花板的問題,以FILA目前的體量,是在追求更高質量的增長?!?/p>
但是中國運動鞋服行業(yè)正在經(jīng)歷一場貼身肉搏:一邊是市場規(guī)模滾雪球般膨脹產(chǎn)業(yè)集中度越來愈高,另一邊是耐克、阿迪等國際巨頭加大在華跑馬圈地。
這場仗早就不拼誰店多價低,而是比誰家科技硬、產(chǎn)品溢價能力強。
正所謂得技術者才能吃上肉,所以不難看到安踏的解題思路一直很硬核:
比如自研"安踏膜",把沖鋒衣防水性能拉到國際水準,價格直接砍到始祖鳥同款四分之一,風暴甲單品賣爆百萬件;
還有FILA"柔心紗"面料,讓運動服摸起來像嬰兒服,靠著這點差異硬生生撬動10萬+訂單。
安踏深知要想在全球市場占據(jù)主動,關鍵在于品牌力、商品力和零售力的綜合運用,為此,集團在美日韓等6國設研發(fā)中心,拉上800家供應商和70所高校組隊攻關技術研發(fā)好商品。
PG7跑鞋上市才三個月就賣了100多萬雙;C202跑鞋系列很多跑馬拉松的人穿著它拿獎;安踏歐文一代(KAI 1)的市場關注一直不低…
目前的安踏在跑步、籃球、戶外等不同運動領域,確實成功搞出了不少爆款單品。
不過也有不少新品遇冷,最明顯FILA,老爹鞋之后就沒再出過爆款,硬糖、魚刺等老爹鞋被認為是缺乏突出性創(chuàng)新,而后推出的蕨草、可頌等在也被批評創(chuàng)新不足。
其實現(xiàn)在所有運動品牌的技術都卡在同一個水平線,A家的緩震科技和B家的腳感差不多,C家的設計抄D家的爆款。FILA想甩開對手兩條街其實很難。
另外,年輕人現(xiàn)在口味變得太快了,前兩年流行”老爹鞋",所有品牌一窩蜂做厚底,今年突然刮起”薄底極簡風",庫存全砸手里。
所以說,安踏一年砸20億(2024年)搞研發(fā),每天燒500多萬,萬一消費者不認賬,也可能導致血虧。

如果押十次寶只能可能中一次怎么辦?按照徐陽的理解,創(chuàng)新就是對失敗的管理。
“因為90%的創(chuàng)新都是失敗的,永遠在賭10%的成功,所以一定要做好管理,保證在承擔了90%的失敗之后,還能擁有10%的成功機會?!?/p>
于是乎,C10、C202 GT PRO做試售后,即便虧了也要賣;還有零碳店(ZERO),就算還不能撐起一個獨立的生意體系,但也必須要開出來。
因為,技術是場“延遲滿足”的游戲,短期內看不到結果,長期堅持卻有助于品牌建設和市場競爭力。
總之,要先占概念高地,卡住未來賽道,生意之后都可以慢慢調的。
03
上萬家門店
關誰留誰才合理?
所有生意都是在變化調整中做起來的。
2008奧運會之前,安踏和所有國產(chǎn)運動品牌一樣,玩的是“批發(fā)躺賺”套路,把貨甩給經(jīng)銷商,也不知道賣給了誰,更不知道賣不賣得掉。
這之后,安踏用了十年時間,把自己從甩手掌柜逼成店小二。
DTC模式改革便是從代工貼牌走向自主創(chuàng)新轉型的關鍵部分。
先拿FILA試水,跑通直營模式再復制;砸20億收編經(jīng)銷商,自己抓庫存調配;玩轉潮奢SV店、環(huán)保0碳店、超級安踏大賣場等新店型,據(jù)估算,三里屯旗艦店月坪效干到2萬/㎡(是普通店20倍)。
截至目前,安踏開啟的DTC(直接面向消費者)改革,已經(jīng)狠狠提升了店效,但這之后究竟能不能帶來效益的持續(xù)提升,徐陽眼中的問題關鍵是——“要依靠更好的店型、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商場”。

好的商場容易理解,比如在SKP開了SV;好的商品本質上是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但倒推回來,徐陽認為,還是要做商品IP。
以前的安踏每季100%換新,后來學了始祖鳥重點死磕硬殼、軟殼、風殼、鞋4個固定品類,于是也有了“安踏膜、風暴甲、空氣甲”等一系列主打消費者心智的產(chǎn)品。
推產(chǎn)品,與其每季狂出100個新品,不如死磕三五個招牌菜。那開門店,其實也是同樣的邏輯,要重視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
所以,當記者拋出“安踏品牌目前門店近萬家,未來的開店規(guī)劃是怎樣的”問題時,徐陽是這樣回答的:
“在我的規(guī)劃里,一定會把安踏的店鋪數(shù)量給減下來”。那具體怎么減,他的答案其實很粗暴:
就是留下店效超1000萬元新店尖子生學留下,優(yōu)化掉大把年店效100萬元、200萬元的老店學渣們。
目前安踏有兩種開店模式:
一種是針對安踏這類大眾品牌,大部分門店還是依賴經(jīng)銷商來管,利用他們的本地化資源鋪設零售終端。
在小城市,經(jīng)銷商更懂本地人喜歡什么,在大城市,也會開加盟店,方便直接抓消費者喜好。
但是像FILA這種高端品牌就完全自己操盤,類似的門店都是親兒子,從裝修到賣貨全權把控,這樣能更敏銳地捕捉市場風向。
這也是第二種玩法,自己管店雖然累,但能精準把控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理想狀態(tài)下,大眾品牌有加盟商扛風險,高端品牌利潤高能回血,憑借發(fā)展成熟的垂直整合業(yè)務模式,安踏就能有效地監(jiān)控整個價值鏈。
而且徐陽始終相信,門店才是最有效的傳播,他曾在采訪中指出:“單純靠電商的那些全死了,因為品牌是需要實體門店去建立的”。
如果接下來要砍店鋪,真正的難點可能是:如何安頓好低店效加盟商,以及如何降低直營店的高成本投入,從而讓這場復雜的戰(zhàn)略實驗持續(xù)奏效?
04
巨頭財經(jīng)的思考
千億是個新起點
沖進千億陣營的安踏,看似順風順水,實則正在解鎖商業(yè)世界的困難模式。
當旗下品牌擴張至20余個,如何讓多品牌從規(guī)模優(yōu)勢進化為生態(tài)壁壘?;年砸20億研發(fā)的“技術豪賭”研發(fā)的商品,能否持續(xù)占據(jù)消費者心智?;直營與經(jīng)銷的混合模式初戰(zhàn)告捷,但萬家門店的龐大體量如何輕盈轉身?
這些問題答好了,安踏能成世界巨頭;答不好,至少也給后來人踩了坑。
事實上,看它過去抄底豪賭FILA、鯨吞亞瑪芬體育的那種狠勁,這場硬仗,有的打。
同步更新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丨 百家號 丨 雪球 丨 新浪微博
搜狐號丨企鵝號 丨 快傳號丨 招財號 丨 財富號
格隆匯 丨 澎湃新聞丨 億邦動力 丨 鳳凰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邦 丨 凱迪網(wǎng) 丨 網(wǎng)易號 丨36kr
老虎證券 丨 大風號丨 虎嗅 丨 鈦媒體
「巨頭財經(jīng)」社群矩陣——目前已組建45個精準社群,匯聚13000+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創(chuàng)始人、投資人、從業(yè)者,全部100%實名制。請加巨頭財經(jīng)運營合伙人@自聰 微信,實名驗證后一起進群交流學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