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由 AI 生成

本文編號 250424

全文共有 48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經(jīng)常有人問我:行動力很低,總覺得很累,拖延癥特別嚴重,有些只要幾分鐘就能做完的小事也硬是拖好幾個小時,怎么辦?

這其實可能不是因為拖延,而是因為你缺乏精力。

當我們?nèi)狈r,身體會進入節(jié)能模式,這時,大腦會調(diào)低我們整體對外的功率,降低我們的執(zhí)行能力。因此,我們就會容易疲勞,無精打采,總是提不起精神。

這可能也是許多人的困惑:好像自己的「精力槽」特別短,做一點事情就容易疲憊,什么都不想干。但別人卻能夠忙碌一天還神采奕奕,甚至還能出去玩,而自己只能癱著什么也干不了。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呢?

今天的文章,希望能夠幫你解決缺乏精力的問題,給你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1. 測試是否睡眠不足

有時候,我們感到一直提不起精神,其實可能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導致的慢性疲勞。

也許很多人以為,只要白天不困,就是睡夠了。但其實不一定。

原因在于:大腦是有極強的自我適應能力的。一方面,當我們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時候,它會把身體內(nèi)部的信號攔截下來,從而讓我們感受不到「困意」;

另一方面,如果你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就會以為這是你的常態(tài),于是,它會調(diào)低身體的功率,以盡量節(jié)省白天清醒時的能量消耗。

這表現(xiàn)在外,就是并沒有明顯的困意,但卻總是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那么,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睡眠不足呢?分享三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

1)正常的良好睡眠,其實是不需要鬧鐘的。舉個例子,比如你希望自己每天8點起床,那么最理想的情況,是你不需要定鬧鐘,也能穩(wěn)定在7:40到8點之間自然醒來,并且感到神清氣爽。這是睡眠良好的情況。

但是,如果你需要鬧鐘把你叫醒,而一旦沒有定鬧鐘,就總是睡過頭,那也許就說明:你的睡眠其實是不夠的,只是強行讓自己醒過來。

2)白天的時候,找一個安靜的、不受打擾的地方,放松地躺下(或者斜靠在椅子、沙發(fā)上),躺15分鐘,讓大腦從「警覺模式」切換到「自然模式」。如果你不小心睡著了,或者感到昏昏欲睡,這就說明,你很可能已經(jīng)睡眠不足了。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過突然「宕機」的感受,感覺大腦似乎暫停了工作,比如突然間思維很凝澀、忘記了自己剛才在做什么、有一種「斷片了」的感覺……這可能也是睡眠不足的表現(xiàn),需要嚴肅對待自己的作息了。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意一條情況,那么,請一定好好調(diào)整自己的睡眠。

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是:避免在睡前1小時內(nèi)玩手機、用電腦,否則大腦會持續(xù)興奮,不容易產(chǎn)生困意??梢宰鲆恍┦婢彽氖虑椋热缈纯磿?,練練字,聽聽音樂,讓自己放松,確保能夠更容易入睡。

也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里面有一些關于更好入睡的方法和技巧:

2. 養(yǎng)成隨時運動的習慣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提過:運動鍛煉,是提高精力上限的唯一方法。很多講過的東西就不贅述了,今天分享一個很有用的要點。

可能不少人聽到「運動」,就會覺得非常麻煩、非常辛苦,但其實不是的。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是:只要你動起來,哪怕時間再短、強度再低,也是有用的。

為什么呢?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一坐好幾個小時,這是極其影響健康的。許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久坐(大約1-1.5小時以上)是損害身心健康最顯著的日常不良習慣。

當我們久坐時,大腦中會有微小的腦區(qū)缺氧,盡管這種現(xiàn)象很細微,但日積月累,幾乎必然會損害神經(jīng)元之間的連接,影響大腦調(diào)控和協(xié)調(diào)各部分腦區(qū)的能力。因此,經(jīng)常久坐的人,很容易感到頭昏腦脹、缺乏精神,原因就在于此。

而只要你站起來活動,不管你做什么,哪怕只是去接一杯水,你都打破了久坐的狀態(tài),避免讓大腦繼續(xù)受損。

所以,如果你完全沒有運動的基礎,那么也不妨養(yǎng)成日常生活中隨時起來活動的習慣,盡可能地「不斷切換狀態(tài)」,避免久坐。

這一點,在學術上叫做「分散運動」。一次分散運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生效呢?答案是:一分鐘就可以。

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不進行正式的、大量的運動,而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多次數(shù)分鐘的分散運動,對提高精力上限、維持大腦活躍,同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果你實在沒條件起來活動,那么也可以參考我之前分享過的「比目魚肌俯臥撐」,最大限度減少久坐的傷害:

當然,如果要想顯著地提高精力,那還是需要較高強度的鍛煉。個人建議,每周2-3次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跑步、游泳、騎車……是比較有性價比的。

如果你有一定的基礎,那么中高強度的球類運動,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網(wǎng)球、足球……也很不錯,效率會更高一些。

3. 調(diào)整大腦的晝夜節(jié)律

有些像我一樣的夜貓子,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白天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到了晚上卻神采奕奕,一點也不想睡覺。

這種狀態(tài),其實就是我們的晝夜節(jié)律紊亂了,大腦失去了正常判斷晝夜周期性的能力。

如果你喜歡在晚上工作,那這樣也未嘗不可,但我個人不是特別建議。一方面,這會造成「社交時差」,降低我們在白天的專注力和執(zhí)行能力;另一方面,這種狀態(tài)也很容易使得你在晚上過度興奮,導致影響睡眠,進而牽一發(fā)動全身,打亂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

所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況,我比較建議你把節(jié)律調(diào)回來。

怎么調(diào)整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光。

大腦的晝夜節(jié)律是靠光來判斷的。當眼睛接收到高強度、偏藍的光照時,大腦就會認為現(xiàn)在是白天,于是進入興奮狀態(tài);反之,當接收到低強度、偏黃的光照時,大腦就會認為是夜晚,于是,開始調(diào)低我們的功率,準備休息……

因此,一個簡單粗暴的建議就是:盡量在白天多讓眼睛接收到自然光(也就是陽光),幫助大腦更好地「校正」節(jié)律。

比如:

  • 早上起來之后第一時間打開窗簾,在陽光下洗漱和吃早飯;

  • 通勤盡量避免全程待在交通工具里,留出一段路步行,曬曬太陽;

  • 如果有條件,盡量在能照到陽光的地方工作,而不是躲在格子間里;

  • 午休時,盡量抽出時間出去散步,多接收一會陽光……

(當然,在曬太陽的時候,也要注意做好防曬。感知陽光的神經(jīng)元主要在眼睛上,并不需要讓皮膚也暴露在陽光下喔)

同樣,晚上的時候,則盡量多采用暖光和點光源。

比如:

  • 把手機和電腦的色溫調(diào)到偏暖;

  • 多開暖色的臺燈,少開大燈;

  • 睡前一段時間盡量不要玩手機,避免藍光刺激……

這樣,一方面可以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另一方面也可以調(diào)節(jié)晝夜節(jié)律,讓大腦更容易進入休息。

4. 消解大腦后臺的壓力

很多時候,影響我們精力狀態(tài)的,其實不僅僅是生理因素,還包括心理因素。

為什么呢?我之前在文章里講過:神經(jīng)科學家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提出過一個非常精辟的觀點。她認為:大腦最底層的功能,是管理我們的身體預算。

什么是身體預算呢?它包含了我們所有具備的資源,以及所能夠采取的一切行動。包括我們的經(jīng)驗、能力、知識、技能、身體素質(zhì)、心理狀態(tài)……諸如此類。

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精力」,其實也只是大腦在綜合我們各方面的素質(zhì)和能力之后,所給出的一個象征「我們能夠調(diào)動的資源」的參數(shù)。當我們感到精力不濟時,其實很大的可能,是大腦覺得我們已經(jīng)超負荷了,沒有多余的資源處理別的事情了。

為什么大腦會覺得我們超負荷呢?這里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壓力。

當我們被一些問題困擾,不斷對它們反反復復地思索、權衡時,它們就會在后臺堆積起來,形成慢性壓力。長此以往,大腦就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資源來處理這些慢性壓力,那么剩下的能夠調(diào)用的資源自然就捉襟見肘了。

因此,一個對提高精力非常有用的方式,就是處理好那些堆積在我們心上的問題,不要讓它們形成壓力。

當你陷入對問題的擔憂時,可以試試這些方法,也許可以幫你消解掉壓力:

1)把這些擔憂寫下來,列出它們可能的后果,以及它們發(fā)生的可能性;

2)逐項去問問自己: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高嗎?如果不高,就不用管它;如果高,再針對這件事情,列出所有你能夠去做的行動;

3)把行動安排到日程表或任務清單里面,安排時間去做,每做一件,就回到這張「擔憂表」上面,把你的行動補充上去,讓自己心里有底;

4)換位思考:如果現(xiàn)在是你最好的朋友來向你傾訴這些擔憂,你會對他們說什么?把你想說的話補充上去;

5)告訴自己:這些威脅實際上是一種挑戰(zhàn),是我增長經(jīng)驗、發(fā)揮能力的機會,也是讓生活變得波瀾壯闊的契機。

5. 為未來創(chuàng)造獎勵和期待

如前文所述:我們的精力,其實可以看作是大腦對資源的預算管理。我們面臨的壓力越多,能夠調(diào)用的資源就越少,那么相對來說精力就越少;反之,我們能夠調(diào)動的資源越多,精力就會越充沛、越旺盛。

所以,有時候,得到一些獎勵,其實也能夠提高我們的精力狀態(tài)。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人可能都經(jīng)歷過,當你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似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但這時,突然收到一個好消息 —— 比如突然發(fā)了一筆獎金,某個期待已久的機會落到你頭上,或者辛苦做出來的成果得獎了……諸如此類。

于是你立刻精神百倍,一身的疲勞都一掃而空,感到躊躇滿志,做什么都有力氣了,狀態(tài)變得異常高漲。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在于:超出預期的獎勵,突然間給大腦注入了一大筆能量,讓它重新感到安全、充盈、勝任感……因此,大腦感覺它能夠調(diào)動的資源更多了,更寬裕了,從而提高我們的功率。

所以,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幫你提供精力,那就是為生活創(chuàng)造更多的期待和獎賞。

不妨先找一個時間,讓自己不受打擾,靜靜地問自己:

  • 有什么事情是能夠讓我感到快樂的?

  • 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得到什么東西?

  • 如果現(xiàn)在有一段不用操心的時間和足夠的錢,我最想做什么?

可以是購買一件產(chǎn)品,參加一個活動,學習一個領域,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諸如此類。

然后,把它們安排到日歷上,作為給自己的獎勵。最好是設定在一個較遠的期限,時間以一周到幾個月內(nèi)為宜。

不妨把一整年做成一張日歷,當你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就把它安排到某個具體的日子上,慢慢填充這張日歷。

當你疲憊的時候,陷入壓力的時候,就把它拿出來,看一看,讓自己想象一下未來美好的景象。

這不但能夠幫你更好地對抗壓力,還能夠為你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和精力。

6. 注意自己的飲食

最后,聊一個比較瑣碎、又比較具象的要點:飲食。

1)攝入充分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

最近讀了一篇 2020 年的文獻,它回顧了過往許多生化研究,發(fā)現(xiàn):B族維生素(B1、B2、B3、B5、B6、B8、B9 和 B12)、維生素C、鐵、鎂、鋅,在提供細胞能量、輸送氧氣和調(diào)控大腦功能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如果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能量不足和疲勞。

(文獻標題:Vitamins and Minerals for Energy, Fatigue and Cogni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

因此,還是那句話: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盡量做到多樣化,避免長期單一吃某些食品,以防營養(yǎng)不良。

這一部分,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讓自己的食譜更全面,更豐富。

2)適當攝入一些蛋白質(zhì)。

對大腦至關重要的兩種神經(jīng)遞質(zhì),它們的原料都是氨基酸。

一種是多巴胺。它能夠為我們提供動力,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決策。如果缺乏多巴胺,你會容易覺得無精打采,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當然更沒有辦法好好工作。

另一種是血清素。它能夠調(diào)控情緒,讓我們感到更舒適、更放松、更愉悅。如果缺乏血清素,你會容易感到焦慮,情緒低落,沒法集中注意力。

前者的原材料是酪氨酸,后者的原材料是色氨酸。攝入充分的蛋白質(zhì),有助于提高這兩者的分泌,讓身體工作在一個更好的狀態(tài)。

不過要注意的是,也不要攝入過多蛋白質(zhì)而影響了碳水和脂肪的攝入,營養(yǎng)要全面,缺乏某一種都是不好的。

所以,如果你日常飲食習慣以碳水為主,不妨加入一些蛋白質(zhì),盡量實現(xiàn)均衡。這樣可以為大腦提供更充分的動力。

3)避免促炎食物。

有些食物,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在體內(nèi)引起慢性炎癥。這些食物就稱為促炎食物。

一旦體內(nèi)有炎癥,大腦就會立刻監(jiān)測到它,雖然我們很難感知到,但它會影響大腦對身體的預測和預算控制。簡而言之,大腦需要調(diào)配更多的資源,來抑制和消除炎癥,那么能夠供我們使用的資源就會減少,這就導致了精力的下降。

同時,當身體產(chǎn)生炎癥時,各個器官的運轉和大腦整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又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精力。

那么,有哪些食物屬于促炎食物呢?

  • 高辣、高鹽、高油的食物,比如燒烤和油炸食品,盡量避開;

  • 人為添加糖的食物,比如含糖飲料、蛋糕甜品等,盡量少吃;

  • 過量的紅肉(豬牛羊肉)也會加重炎癥,可以將部分替換成白肉(雞鴨鵝肉)和魚肉;

  • 高加工食品,比如熏肉、烤肉、火腿、香腸等,也要少吃。

希望今天的推送,能夠給你一些幫助。

也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夠更加精力充沛,更好地投入到生活之中。

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