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 | 燕大

京東美團連番大戰(zhàn),餓了么再也裝不下去了。

京東沒做外賣之前,如果外賣江湖共十分的話,那美團至少占七分,餓了么不足三分,其他散兵游勇加起來不到一分。

本來餓了么還可以繼續(xù)熬著,反正千年老二就千年老二吧,等收支達到平衡,就可以告別連年巨虧,實現盈利也是指日可待。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京東變身殺出的程咬金,重拳砸向外賣市場,頂在前面的自然是個兒最大的美團,但不論美團還是京東,實際上爭奪的都是同一片外賣市場,包括餓了么手上的蛋糕。

京、美打口水仗那幾天,餓了么其實也發(fā)過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餓了么表示不打口水戰(zhàn),只送口味蝦,“黃紅讓一下,藍藍請客吃小龍蝦”,黃指美團,紅指京東,藍自然指餓了么。但這種小聰明做法很快被市場京東美團的斗法淹沒,連一絲浪花都沒翻起來。

明明同是外賣巨頭卻被當做小透明,餓了么再也不能裝看不見。關鍵是,這場仗不存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果不迎頭趕山,說不定最終也會被擠出局。

就在上周末,餓了么放了它近年來的最大招,發(fā)布《2025 年度 “餓了么”(上海)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guī)則協議》,從算法層面對騎手釋放利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面十來年都沒推動的難點,最終因京東入局打破僵局,倒逼算法層面做出改變。

以前屢遭騎手詬病的地方,幾乎都在這次算法層面做出改變,就好比順路單的派單幾率提高,而不是明明順路卻接不到單;再好比,對超重的、步梯高樓層的單子,計價權重增加,而非之前一刀切沒區(qū)別,送一樓和送六樓、送一根鵝毛和送一袋大米實行一樣的計價。

除了完善之前令人詬病的算法細節(jié),在收入上,餓了么表示確保眾包騎手正常送單情況下,薪酬計算下來不低于25元/小時;再好比,新建服務商管控平臺,督促服務上下架罰單管控手段(個人理解:不允許隨意對騎手開罰單),對服務商侵害騎手勞動權益“零容忍”......

我看下來,總的來說,餓了么算是在保障騎手方面邁出一大步,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至少比以前更把外賣員當“人”了,而不是繼續(xù)將騎手牢牢困在算法里,吃干榨凈。

說到底,只有競爭,才能最大程度的倒逼企業(yè)體面。

多方競逐外賣市場,本質上這是平臺與平臺、平臺與騎手、平臺與商家的全方位深度博弈。平臺之間要爭奪優(yōu)質片區(qū)、爭奪優(yōu)秀騎手、爭奪品質商家,為了爭奪這些核心資源,因此要在傭金、福利、補貼等層面,從道德到商業(yè)各個角度,全面競爭。

面對美團、京東強勢席卷市場,這次餓了么的出手也很巧妙。拼給騎手上社保,我比不了,拼對五險一金包圓,我比不了,拼像美團要砸1000億補助商家和消費者,我也做不到,因為還在巨虧、沒錢。

但揚長避短,做你們較忽略的地方,就是從算法上給騎手松綁,從薪資上兜底,取消超時扣罰,推動負向處罰向正向激勵轉變,增加騎手選擇休息功能......

感覺就好像,京東美團打生打死,餓了么來制定規(guī)則。

但僅靠這點東西就能穩(wěn)住或者翻盤嗎?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眼前外賣江湖,京東、美團、餓了么三巨頭角逐這一幕,七八年前就有樣板,只不過彼時不是京東,而是百度外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話得從2010年說起,那時候大家普遍用的手機還是翻蓋的摩托羅拉或者摔不壞的諾基亞,彼時團購模式被迅速復制到國內,僅那一年,國內成立的團購網站就達到近兩千家,依靠超低折扣狂攬用戶。

數千家團購平臺同臺競爭,這就是所謂的“千團大戰(zhàn)”,中間經歷手機從翻蓋到智能、觸屏的史詩級跳躍,但還沒那么快到用手機客戶端點餐,依靠電腦和電話下單的千團大戰(zhàn)在2012年迎來資本寒冬。

泡沫破裂,團購網站融資難,資金斷裂、倒閉潮蔓延,幾千家團購網站還能站著的只剩幾十家,而美團成為千團競爭的大贏家之一,同時活著出來的還有專干外賣的餓了么。

餓了么是做外賣的鼻祖,從校園到寫字樓,逐步擴張,彼時是一時無兩的外賣一哥。直到2014年美團外賣啟動“搶灘”行動,跟現在突然殺出的京東一樣,京東抓住的是騎手社保沒著落、商家傭金高怨聲載道等輿論高點,彼時美團抓住的機會是餓了么在管理上的短板。

擴張過快的話就可能出現管理失控,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就能與餓了么二分外賣天下。

現實也確實如此,彼時美團外賣一年就覆蓋數百個城市,之后加入競爭的還有百度外賣,三方你追我趕極限擴張,各路資本匯聚,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在2015年底形成4:4:2的三足鼎力格局。

從這個時候開始,餓了么就從原先的外賣老大,逐漸被美團趕上,眼看市場份額被占,怎么辦?

就是燒錢、就是干,2016年阿里領投給了餓了么12.5億美元融資,自此BAT三大巨頭全部入局外賣,主打要干掉一個。

百度外賣在2016年春節(jié)干了件蠢事,導致自己的墳頭草狂飆三丈高。

2016年春節(jié)前后,百度外賣做了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選擇花錢送騎手回家過年。而美團外賣則抓住機會,反其道而行,為留住騎手在春節(jié)跑單加大補貼,完事大肆招聘騎手。

這一記等于百度自己送上門的空檔期,美團趁虛而入,奇襲百度外賣的市場份額,百度外賣自此一蹶不振,第二年就被餓了么并購了事。后面一直傳聞餓了么阿里收購,這事兒知道2018年4月成真。

餓了么并購百度外賣后,又成為外賣老大,但一方面內部管理能力不強,地推團隊流動性大,過度依賴線上推廣,也缺乏系統(tǒng)培訓,幾乎是躺在功勞簿上。

但美團不同,地推團隊堪稱鐵軍,高峰期掃樓發(fā)傳單,打雷下雨天也要給商家、餐館老板上門處理問題,每個城市設立作戰(zhàn).指揮部,用酒旅業(yè)務的利潤補貼外賣業(yè)務,餓了么團隊可能還在辦公室里吹空調,美團已經把市場拿下占穩(wěn)了。

老大的位子輪流做。

餓了么當老大當了七八年,美團從2018年開算的話,也在外賣江湖坐了七八年的頭把交椅。

本來,如果沒有京東入局,餓了么還能繼續(xù)與美團共分天下,沒有給騎手上社保的成本,又有繼續(xù)將騎手困在算法里的“開源”。

現在京東打破平衡,最核心的是規(guī)則被重置,要給騎手上社保、要讓騎手休息、要讓騎手有保障,一句話,成本要大幅增加。

而餓了么去年還巨虧超98億,即使京東美團紛紛在給騎手上社保的大背景下,餓了么都還局限在職傷險上。餓了么燒不起這個錢,或者說背后的大股東阿里,也沒有要在外賣上再砸錢的決心,表現出來的是想維持現狀。

但規(guī)則變了,擺在外賣平臺面前的,其實并沒有夾縫中求生存這條路。

外賣江湖沒有永遠的王者,曾經是餓了么,之后變成美團,現在京東又橫空殺出來。

最后

不妨猜一下,餓了么會不會成為曾經的百度外賣、最終被吞并,美團又會不會變成曾經的餓了么、讓出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