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孫凱杰】4月12日、26日,根據景順長城基金公告,基金經理鮑無可管理的8只基金陸續(xù)宣布增聘基金經理。
消息持續(xù)發(fā)酵,引發(fā)了投資者對鮑無可職位可能發(fā)生變動的討論。4月29日,大河財立方記者聯(lián)系了景順長城基金,對方回應稱,目前尚未收到關于鮑無可職務變化的通知。
高年化同時保持低回撤,他被投資者評價為“寶藏基金經理”
資料顯示,鮑無可具有17年證券、基金行業(yè)從業(yè)經驗。2009年12月,他加入景順長城基金,歷任研究部研究員、高級研究員,自2014年6月起擔任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現任股票投資部執(zhí)行總監(jiān)、基金經理。
而鮑無可之所以備受市場關注,正是因為他的過往業(yè)績頗為亮眼。
Wind數據顯示,鮑無可自2014年正式擔任基金經理后,至今的生涯年化收益率高達15.18%。其在管的8只基金年化收益均為正,其中6只高于10%。

鮑無可基金經理生涯收益走勢
相較于“賺錢效應”,鮑無可的風險控制表現,更是他被大量投資者選擇的重要原因。自擔任基金經理以來,他一直以“穩(wěn)健”風格著稱,近3年最大回撤僅為15%,尤其是在2022—2024年的A股震蕩期間,鮑無可管理的基金逆勢上漲,持續(xù)獲得了穩(wěn)定的收益。
在景順長城基金2023年發(fā)布的一部短片中,鮑無可描述了自己的投資風格:“古語說,上善若水,投資也像水,我覺得自己是一杯溫水,不在意那些轉瞬即逝的熱度,而是更看重細水長流的回報。”

鮑無可2023年接受采訪
2015年上半年,A股成長股大漲,但鮑無可認為,成長股的估值已經出現了泡沫化,及時將高成長的個股調倉,換成了更為穩(wěn)健的銀行股。“做了這個操作之后,我們的排名從3月底的前25%,下降到了5月底的后40%,這么大的排名波動,對于我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北藭r,初出茅廬的鮑無可一度被投資者視為“不跟牛市”“跑輸大盤”。然而進入6月份,市場出現大跌,鮑無可的避險操作則為投資者守住了相應的收益。
“寧愿漲得少,也絕不能跌得多?!痹邗U無可的投資理念里,“安全邊際”是被經常提及的一個詞。目前,他管理的基金規(guī)模已超160億元。
基金增聘,既有風格如何持續(xù)
一般情況下,成熟的基金產品增聘基金經理,多數情況下是為了“老帶新”,鍛煉新任基金經理的能力。例如在2025年3月25日,廣發(fā)基金知名基金經理劉格菘管理的廣發(fā)小盤成長增聘了陳韞中、吳遠怡兩位基金經理,兩人擔任基金經理的年限均不足5年,但近半年都有著不錯的收益表現。
但是,本次鮑無可旗下產品增聘的鄒立虎、張仲維、王勇和劉蘇四位基金經理,均有著14年以上的證券從業(yè)經歷,其中三位擔任基金經理職務的時間也超過7年。“老將+老將”的搭配是否會出現策略沖突,也是投資者拋出的另一個疑問。
具體來看,劉蘇的年化回報達到12.27%,他更傾向于高ROE、高現金流、多分紅和低PE的公司,投資風格與鮑無可相對較為接近;鄒立虎更擅長“固收+”產品,其管理的多只混合型基金與二級債基,近期收益都排在市場前列;張仲維長期專注科技板塊投資,與鮑無可側重價值股的投資策略形成互補;王勇此前主要管理FOF基金。從資產配置上看,四位基金經理與鮑無可的既有風格存在明顯差異,景順長城基金將如何持續(xù)基金的投資風格,也將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4月29日,大河財立方記者聯(lián)系了景順長城基金,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接到鮑無可職務變動的消息。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表示,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yè)呈現出基金經理共管與增聘現象日益普遍的趨勢,這一現象折射出行業(yè)為適應市場競爭和滿足管理需求所進行的積極調整。
他認為,具體而言,基金經理共管制度具有多重優(yōu)勢:首先,該模式能夠有效分散投資風險,提升管理靈活性,從而確?;疬\作的穩(wěn)定性;其次,這一安排也可視為應對當前基金經理離職潮的未雨綢繆之舉;再次,團隊協(xié)作能夠彌補單一經理人可能存在的專業(yè)能力短板;最后,不同基金經理的協(xié)同合作還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策略選擇,顯著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公募基金經理卸任離職,對主動基金影響較大
不同于指數型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的投資風格、收益表現大幅依賴基金經理,對于投資者而言,可以說是把賺錢的機會押在一個人的手上。幾年前市場紅火時,一批基金經理也正是因為創(chuàng)造了較大收益,引發(fā)了市場的從眾效應,旗下產品規(guī)模陸續(xù)突破百億元。這種現象,也導致“明星基金經理”一旦出現職務變動,就會造成基金公司無法控制的后果。
例如2025年3月12日,華商基金公告表示,公司權益投資總監(jiān)、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周海棟因個人原因卸任所管理的全部基金。在卸任前,周海棟也是管理規(guī)模超百億元、年化收益超10%的老將,擁有不少投資者擁躉。
早在2024年12月,就有周海棟將離職的市場傳聞陸續(xù)發(fā)酵,這也導致了他曾管理的基金在2024年第四季度、2025年第一季度均出現了份額下降。
過去一年來,公募基金經理人事變動頻繁,不少基金經理卸任離職,也有人加入私募基金,仍能跑出穩(wěn)健的收益。在互聯(lián)網基金銷售平臺上,投資者對鮑無可最多的討論,就是他是否會離開公募行業(yè)。
朱潤康認為,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有諸多優(yōu)勢。得益于長期服務公募客戶的豐富經驗,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往往具備更為專業(yè)的客戶服務能力;其次,他們普遍精于回撤控制和風險收益平衡,在市場劇烈波動時更能凸顯其風控優(yōu)勢;最后,憑借在公募領域積累的深厚投研功底,他們通常擁有更為扎實的基礎研究能力和投資管理經驗,這使其在捕捉市場機遇和應對市場變化方面更具優(yōu)勢。
責編:劉安琪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jiān)審:古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