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泰長江大橋在江蘇人的朋友圈成為熱門焦點。這座常州民眾期盼多年的本地過江通道,預(yù)計于今年 6 月提前通車。該橋橫跨長江,銜接常州新北區(qū)與泰興市,全長 10.03 公里,上層為高速公路,下層為城際鐵路與普通公路,屬于 “三位一體” 的大型工程。通車后,常州到泰興的行車時間將從大幅縮減,無需再繞行江陰或泰州大橋,過江將變得極為便捷。

但在一片歡呼聲中,有個“扎心”的消息:橋都修好了,下層的城際鐵路卻還沒批下來。常州人一邊為“天塹變通途”激動,一邊為“高鐵拖后腿”發(fā)愁——這橋修得再牛,鐵路不通,總感覺缺了條腿走路。常泰長江大橋的建成,絕對是中國橋梁史上的“高光時刻”。世界最長斜拉橋主跨達1208米,橋塔呈鉆石型,高達350米,更配備可抵御萬噸巨輪撞擊的防撞裝置……這些數(shù)據(jù),光是聽聞便令人熱血沸騰。更為厲害的是,工程師們施展“繡花功夫”,將合龍精度把控在2毫米以內(nèi),就連溫度變形也憑借碳纖維拉索予以化解。試看全球諸國,有哪一國能于一座橋上集高速、城際鐵路、普通公路于一體,且順便打破六項世界紀錄呢?

橋面設(shè)計
可這么牛的橋,卻卡在了鐵路審批上。鹽泰錫常宜高鐵已然開工,可常泰城際卻依舊處在“等批復(fù)”的狀態(tài)。常州人想不通:橋都修好了,軌道鋪上去能有多難?難道要任由下層橋面先行沐浴幾年陽光嗎?更憋屈的是,鹽宜高鐵繞道無錫,常州人想坐高鐵去泰興,還得先去江陰“兜個圈”。明明能截彎取直、省下45分鐘的路,偏要“畫蛇添足”,這不是給區(qū)域協(xié)同發(fā)展“添堵”嗎?

官方回復(fù)
常泰長江大橋的通車,是常州人“跨江融合”夢的起點,但城際鐵路的“卡殼”也給這個夢蒙上了陰影。一座橋,照見的是中國基建的鋒芒,也戳中了區(qū)域協(xié)調(diào)的痛點——當“硬件”已經(jīng)領(lǐng)先世界,“軟件”配套能否跟上?
你覺得常泰城際鐵路該不該盡快開建?如果高鐵一直不通,這座橋算不算“半成品”?歡迎在評論區(qū)曬出你的觀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