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的日頭剛冒頭,村口李大爺就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煙。他盯著打蔫的麥苗直搖頭,嘴里嘟囔著“立夏在四月,農(nóng)夫愁麥田”的老古話。2025年5月5日13時56分57秒交立夏,按老說法這算“晚立夏”,可把人愁壞了。

民間早有“早立夏涼颼颼,晚立夏熱死牛”的講究,今年夏天怕是要難熬。去年冬天雪少得可憐,剛落地就化了,老輩人說這是“冬雪少,夏暑早”的征兆。
眼下廣西、陜西、河南等地旱情冒頭,廣西部分地區(qū)旱情甚至破了1961年的紀錄。

麥田里的土塊裂得能塞手指,莊稼人急得團團轉(zhuǎn),就盼著來場透雨。再看三伏天的說法,“立夏若在頭,三伏熱出油”,今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立夏,正應了這話??茖W說法也跟著印證,厄爾尼諾現(xiàn)象遲遲不退,全球氣溫跟著往上竄。
太陽也來“湊熱鬧”,2025年趕上太陽活動高峰期,黑子多得分外活躍。這樣的天兒,不光莊稼遭罪,人也得提前做準備。

老輩傳下的“躲夏”習俗,如今更顯得金貴。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可得記牢:高溫天別往太陽底下鉆。
穿衣得挑棉麻透氣的,可別穿那些個聚酯纖維的,悶得人直冒汗。

吃的更要講究,不新鮮的飯菜堅決不能留,天熱容易壞肚子。辛辣油膩的也得忌口,不然體內(nèi)的火往上冒,整個人都煩躁。
村里王大媽每年立夏都要給孫子掛立夏蛋,說“掛了立夏蛋,小兒難疰夏”。這習俗里藏著老輩人的智慧,既是祈福,也是提醒注意保養(yǎng)。可現(xiàn)在年輕人總嫌這些麻煩,覺得老一套不管用,這可不對。

你看那醫(yī)院里,一到夏天,中暑的、拉肚子的人擠破頭,提前防備才是真。再說這天氣,連著幾年都不尋常,不是大旱就是大澇,莊稼人心里沒底?!傲⑾牟幌拢绨腋邟臁?,老祖宗的農(nóng)諺時刻敲著警鐘,雨水對咱種地的太重要了。
如今科技發(fā)達了,可老天爺?shù)钠膺€是得摸透,提前做好應對才穩(wěn)當。防曬服得挑帽檐大的,連脖子都能護住,可別讓日頭曬脫皮。小風扇揣兜里,走到哪兒吹到哪兒,續(xù)命就靠這小物件。

藿香正氣水、人丹得備上幾盒,萬一中暑了能救急。
家里有老人的,更得留個心眼,高溫天讓他們少出門,多在家歇著。孩子們貪涼,可別讓他們喝太多冰飲,脾胃虛經(jīng)受不住。情緒容易煩躁的人也要注意,找個涼快安靜的地兒,別跟天氣較勁。
這立夏一到,算是給夏天拉開了序幕,往后的日子長著呢。天氣熱歸熱,只要準備到位,咱也能順順當當度夏。就是這莊稼的事兒,始終揪著心,盼著老天能賞口飯吃。
都說“人算不如天算”,可咱提前算一算,總能多幾分把握。你家的防暑物資備齊了嗎?老輩的習俗還記得多少?
這夏天的考驗剛開始,咱莊稼人就得擰成一股繩,應付接下來的日子。不管咋說,順應天時,做好該做的,心里才踏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