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安徽銅陵,三位花季少女在一起震驚全國的惡性交通事故中不幸罹難。一個重要原因是,車輛在輔助駕駛狀態(tài)下遇到道路施工,從系統(tǒng)報警到駕駛員介入再到撞車,僅僅只有3秒鐘。

我的車上也輔助駕駛功能,以前用過幾次,理論上可以讓駕駛員省力省心,但我卻覺得每次使用比自己開車還吃力,始終保持精神高度緊張,隨時準備奪回控制權,原因就是現(xiàn)在的輔助駕駛技術還不成熟,無法讓人完全信任。

我所開的汽車,輔助駕駛不是主要賣點,只能做到定速巡航、自動剎車和車道保持輔助,勉強屬于L2級別輔助駕駛。而現(xiàn)在被宣傳得“神乎其神”的“智駕系統(tǒng)”,盡管多了一些功能,但本質上同樣屬于L2。由于廠家的高調宣傳,使得一些消費者產生“幻覺”,誤以為無人駕駛時代已經來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有人邊開車邊玩游戲、看電影,有人甚至直接在行駛中打瞌睡,更有甚者在醉酒昏迷不醒的情況下,被朋友扶進車內開啟自動駕駛送回家。每次看到這樣事情,我都會倒吸一口涼氣,誰給了他們這么大的膽子?

商家的過度宣傳肯定難辭其咎。看過許多造車新勢力的發(fā)布會,對于智駕功能的宣傳過于夸張,例如解放雙手、買車送司機,L4降維到L2等等,而對風險幾乎絕口不提,這顯然會對消費者產生誤導,特別是那些駕齡不長、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使他們盲目信賴輔助駕駛,造成的惡性事故在國內外時常發(fā)生。

事實上,目前在國內,還沒有一輛汽車獲得了L3準自動駕駛的正式牌照,更別提L4完全自動駕駛,開著L2級別的車,做著L4級別的事,不出事故才是奇怪。

在我看來,輔助駕駛不宜過度宣傳,廠商不能再用“智駕”之類的模糊字眼誤導消費者,比宣傳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醒風險,否則所有吹過的牛,最終也會反噬品牌,成為無法抹去的污點。

作者:李一

編輯:李爭

編審: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