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心目中,人參、西洋參是補氣的,氣虛都可服用。其實,這兩種參雖同屬五加科植物,但藥效和適用對象卻并不相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土著”人參

人參屬中國傳統(tǒng)補益藥,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適用對象是氣虛患者。主要表現(xiàn)是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舌淡脈弱等。

中醫(yī)認為五臟都可有氣虛表現(xiàn),如脾氣虛會神疲食少、腹脹便溏;肺氣虛可引起短期喘促;心氣虛則會導致心悸怔忡、失眠,甚者出現(xiàn)汗出肢冷、脈微欲絕之危候。當你有以上三項(或以上)指征,或五臟氣虛主征時,可判斷為氣虛證,此時可以選服人參。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舶來品”西洋參

西洋參為“舶來品”,原產美國、加拿大,現(xiàn)我國可栽種。主要有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的作用,適用于氣陰兩虛證。主要表現(xiàn)是頭暈目眩、少氣懶言、手足心熱、咽干口渴、干咳少痰、大便秘結等。單純陰虛(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者也可服用。

二參功效異同

二參功效異同

人參味甘性偏溫,味較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濕,有助陽作用;西洋參味甘性涼,能清熱養(yǎng)陰、生津止渴。人參補氣勝于西洋參,西洋參養(yǎng)陰清熱強于人參。

一般來說,氣虛體質偏寒者,宜選用人參;陰虛兼氣虛者,當用西洋參。如果顛倒使用,不僅無效,還會加重病情。

哪些情況可服參

哪些情況可服參

人參和西洋參都適宜大病初愈或久病體虛者服用,亞健康狀態(tài)、化放療病人、腦過度或慢性疲勞者,也可服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支炎、慢性肝炎、腫瘤、陽痿、神經衰弱等,也可酌情選用二參。

使用人參、西洋參重在“對證”而非對病,只要符合氣虛、氣陰兩虛主征,即可對證使用。不過,氣虛欲脫、脈微若無、生命危重之人,當用人參;夏季熱盛傷津,乏力短氣、心煩口渴、脈細而數者,宜用西洋參。一般來說,人參宜冬季服,西洋參宜夏秋季服,關鍵還是要對證。

二參的一般用法

二參的一般用法

①煎水服:3~10克,文火慢煎取液,分次服或與其他煎好的藥汁兌服。

②研粉沖服:每次取1~3克,溫開水吞服,1日2次。

③切片含服:參切成薄片,1次含2~5片,參片變軟后可細嚼咽下,1日3次。

此外,人參還可泡酒(高血壓不宜)、煮粥食用;西洋參可泡水代茶飲、蒸服、煲湯等。

二參的服用禁忌

二參的服用禁忌

人參忌與藜蘆、五靈脂、皂莢合用;禁食生蘿卜、海鮮和喝茶;實證、熱證,濕熱者,不宜服人參;感冒發(fā)熱,孕期、月經期也要禁用。

西洋參忌與白蘿卜同吃;不宜飲茶;有肢冷、畏寒、腹瀉,舌苔厚膩等表現(xiàn),不宜服用。

溫馨提醒:二參如配方或食療,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1次用量別超過10克,以免引起“中毒”。服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不適,應停服就醫(yī)。

文/蒲昭和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