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保時捷公布了第一季度全球銷量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該公司當季全球交付新車71,470輛,同比下滑8%,其中中國和德國市場成為拖累業(yè)績的主要區(qū)域,而北美市場則以37%的同比增長成為新增長引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第一季度,保時捷在華交付量僅9,471輛,同比暴跌42%,占全球銷量的比例從巔峰時期的30%降至13.25%。德國本土市場為7,495輛,同比下滑34%;而北美市場則以20,698輛的交付量穩(wěn)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長37%?;厮萁陻?shù)據(jù),保時捷在中國的頹勢已持續(xù)三年:2021年銷量達9.57萬輛的歷史峰值后,2022年降至9.32萬輛,2023年進一步萎縮至7.93萬輛,2024年更是驟降28%至5.69萬輛,中國市場也從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跌至第三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趨勢背后,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調整尤為關鍵。消費者對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期待已超越傳統(tǒng)豪華標簽,而保時捷在智能化領域的短板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極氪001 FR、小米SU7 Ultra、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等車型憑借更高性價比和科技配置,快速搶占50萬元以上市場,直接沖擊保時捷的生存空間。
為應對危機,保時捷啟動激進重組:計劃到2029年裁員3,900人,重點縮減德國斯圖加特工廠15%的員工規(guī)模,同時追加8億歐元投資用于軟件開發(fā)和電池技術升級,并引入中國本土智駕供應商地平線以補足智能化短板。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車
作者:AI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