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籽奧高中全體教職工經過一年的努力和蛻變,讓我們的校園穩(wěn)健地邁出了成長的第一步,而“變化”無時無刻不在悄然發(fā)生。

在4月8日春暖花開的日子,160名學生、78名教職工、100多名家長及嘉賓參加了籽奧高中的周年盛大慶典。籽奧執(zhí)行校長劉驍威先生為這次慶典致歡迎辭,學校當日的直播引起了一萬多人的熱烈關注。
在這一天,我們每位嘉賓都將自己的視角,聚焦于正在劇烈變革中的教育行業(yè)。

從涌現的AI技術到不斷革新的課程體系,“變”給了每個教育工作者巨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也讓許多家長在各種紛繁的信息中陷入更深的焦慮。
未來,我們應該怎么辦?
俞立中校長分享:時代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考
嘉賓介紹:
上海紐約大學名譽校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俞立中教授
正如俞校所說,教育正處于“百年未遇之大變局”。
在時代變革的浪潮中,有三個關鍵變化深刻影響著國際教育。一是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fā)展,其速度遠超想象,給教育帶來了諸多驚喜與挑戰(zhàn),二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讓許多家長處在深深的焦慮中。三是知識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創(chuàng)新更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未來的世界會怎么樣?未來的教育會怎么樣?未來的教師需要什么樣的素質?”
我們在從工業(yè)化時代的強調“標準化”的教育模式,向現在信息化時代的強調“個性化”的教育模式的方向轉變。
俞校在分享中,帶我們暢想了未來的學校——無疑,學校教育的目標和組織形式發(fā)生了變化,更強調個性化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校集體氛圍會影響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教師要引領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校教育、人工智能與社會教育的融合,學校教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學習、學會思辨。
可見在未來,學習的方式將更加個性化,作為教職工我們要記得:“學生個體是千差萬別的,沒有一種教育模式適用于所有人。”
相較課程教材和課程體系的更新,教師和教學方式的更新才是更重要的,但是教師和教學方式仍只關注某一門具體的課程,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培養(yǎng)模式”和“教育觀念”的更新。
如今,“內卷”似乎成了許多家庭教育的主題。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有著沉重的升學壓力,家長們也承擔著巨大的焦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讀一所好小學、到一所好中學、再進入好大學、最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似乎成為了每個孩子人生成長的模板。
由此可見,我們的關注點更應該放在教育觀念的更新上,重新定義 “成功” 的概念,理解學校教育的價值在于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他們歡迎挑戰(zhàn)、擁抱變化,將學習視為終身的事業(yè),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新的“本能”。

回想許多孩子的成長歷程,似乎很少有機會自己選擇學校、選擇學習方式,這正是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的角度。“學會學習、學會選擇、學會思辯”是俞校想要告訴每位學生和家長的話,也是我們期望中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
當下,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讓很多家長困惑與焦慮。頻繁的政治沖突與經貿摩擦使這個世界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的選擇,教育與文化的國際交流至關重要,我們應該看到教育國際交流的必要性。
中國在融入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善于跨文化溝通與合作的國際化創(chuàng)新人才。對于家長和學校來說,幫助孩子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全球勝任力,是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尹后慶先生分享:學習,面向更好的未來
嘉賓介紹: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 、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 尹后慶先生
在尹主任的分享中,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技術革新給教育帶來的壓力和機遇。
從Chat-GPT 到Deepseek,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場技術革新的巨浪中,教育工作者們更是如此。
一方面,人們期望教育能夠緊跟技術發(fā)展的步伐,讓師生盡快掌握并運用這些工具;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質和核心價值又促使人們思考,在技術變革的過程中,哪些是應該堅守的 “不變”,哪些是需要與時俱進的。

就這一點,尹主任提出了3點需要我們堅守的理念:
第一,學會探究。
提出一個問題, 往往可能預示著一個偉大的發(fā)現。人類總在問題中學習,學習的本質是對于問題的探究。
東西方的教育先賢都關注學習中的“問題”,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在“問題”中學,問題的解決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束縛,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樂于評論,老師更像一位引導者、助學者,而不是答案的提供者。
學生能夠對外部世界的問題進行探究,通過這個過程,同時實現對自己精神家園的建構。
第二個,學會質疑。
海嘯般的信息總讓人感到迷茫,如何在其中不被誤導,成了每個人生活在信息時代下的課題。
學會判斷每種聲音背后的利益和沖突關系;時刻記住權威身份并不意味著通吃所有學科,即使對專家的言論,也需要抱一定懷疑的態(tài)度;學會將我們今天的生活常識放在科學知識的平臺上去衡量......借助這每一步,鑒別我們身邊的信息。
善于提出好的問題,同時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共識。面對海嘯般的信息,能有更加準確的判斷,秉持著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人工智能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可以利用的東西。

第三個,學會擔責。
學習擺脫功利回歸本源的重要標志,是學習者主體精神的確立。
問題和探究能給學習者建立起主動的學習意義,成為人探索世界、認識社會、發(fā)現自我的動力源泉,也是實現自我覺醒與心靈成長的原生力量。
人工智能越發(fā)展,越要強化學習和現實世界的連接;智能工具越發(fā)展,越要強化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活動和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實踐活動是人才有的,機器人是不會有的。
正如尹主任所說,如今已是教育與技術的競賽之年,技術似乎已經走在前面,教育面臨著重新適應的艱難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加快學習方式變革,直面挑戰(zhàn),著眼未來。
籽奧校長王慧琴分享:籽奧學子應如何應對未來挑戰(zhàn)?
籽奧的成立,更核心的愿景是為中國的國際教育本土化貢獻自己的課程解決方案,同時,籽奧成立的時間節(jié)點也是人工智能大爆發(fā)的時間節(jié)點,我們期待用自己的方式回應這個時代的需求。

每個學校都在討論“全人教育”,那么籽奧是怎么定義自己的“全人教育”的呢?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籽奧到底要培養(yǎng)怎樣的人?
籽奧高中作為一所創(chuàng)新型的學校,從六個緯度,品格發(fā)展、學術素養(yǎng)、批判性思維、情感發(fā)展、健康的社交技能和多元文化適應定義了AI時代的全人教育。
基于此我們構建了“兩大課程核心和四大模塊”,“信息素養(yǎng)與批判性分析”作為籽奧的核心課程之一,培養(yǎng)學生辨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他們學會理性判斷,明辨真?zhèn)?,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再如籽奧的核心課程HPQ和EPQ,老師帶領學生“強化學習和現實世界的連接”,學生能夠有機會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為未來的學術深造和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正如俞校長和尹主任的分享,當代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多元化、個性化,培養(yǎng)孩子們在作為數字公民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籽奧在課程模塊中加入了“社會情感課程”,發(fā)展學生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系技能、負責任的決策能力五項核心能力,培養(yǎng)學生心理韌性以及數字公民素養(yǎng),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在數字化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這個校慶日,還是孩子們的Career day,我們?yōu)楹⒆觽儙砹司实穆殬I(yè)發(fā)展論壇,未來我們還想成為籽奧學子的職業(yè)探索基地,對接康橋工業(yè)園區(qū)的優(yōu)質企業(yè),邀請園區(qū)內頂尖企業(yè)家擔任職業(yè)導師,為學生搭建真實的職場體驗平臺,盡可能的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孩子們成為“學會探究、學會質疑、學會擔責”的適應AI時代的學生。
正如王校長所說:“我相信籽奧提供的完整的全人教育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和大學申請,更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成長路徑?!?/strong>
籽奧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明確未來的追求方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終身學習者。
努力成長為更有力量、更有智慧的教職工團隊,陪著學生們一直向前,是籽奧每個教職工的愿望,為此我們不斷努力更新自己的認知;在這頗具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大家更多的力量。

在這個難忘的校慶,我們還為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好吃好玩的內容,精彩的圓桌分享,關注籽奧高中,更多精彩就要來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