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Title="豬苓的簡介與起源" Type="normal"-->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豬苓是一種寄生于樹根或腐木上的藥用真菌,其菌核呈不規(guī)則塊狀,表面黑褐色,斷面白色或淡黃色,質地堅硬,味淡無臭。它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陜西、云南、四川等地,尤其以秦嶺山區(qū)的品質最為上乘,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Ⅲ級保護物種。

歷史淵源:

豬苓的藥用歷史可追溯至漢代,《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記載其“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進一步闡述了其利尿作用,并強調了“陰虛者慎用”的重要性。

豬苓的中藥特性

豬苓的中藥特性

性味歸經

性味:甘、淡,平

歸經:歸腎經、膀胱經

功效主治

利水滲濕:

用于治療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帶下病等水濕相關病癥。

通淋泄?jié)幔?/p>

適用于尿頻、尿急、尿痛等淋證。

配伍規(guī)律

增強利水:

與茯苓、澤瀉配伍(如五苓散),治療水腫、小便不利。

滋陰防燥:

與阿膠、生地配伍(如豬苓湯),適用于陰虛水腫及尿路感染。

清熱通淋:

與滑石、車前子配伍,治療濕熱淋證。

<!--@@SectionTitle="現代藥理作用" Type="normal"-->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豬苓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豬苓多糖、麥角甾醇和蛋白質,這些成分賦予了它多種藥理作用:

利尿消腫

機制:豬苓有效成分如麥角甾酮等可通過抑制腎小管對水分和電解質的重吸收來發(fā)揮利尿作用。

免疫調節(jié)

研究發(fā)現:豬苓多糖能夠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幫助身體抵抗疾病[2]。

抗腫瘤作用

作用機制:豬苓多糖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在輔助治療腫瘤方面顯示出潛力。

保肝作用

豬苓多糖能從不同途徑發(fā)揮對肝臟的保護作用,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脂肪肝等肝疾病。

經典方劑與現代應用

經典方劑與現代應用

傳統(tǒng)經典方劑

五苓散

由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組成,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常用于治療蓄水證、痰飲、水濕內停等病證。

豬苓湯:

豬苓與阿膠、滑石等配伍,具有滋陰利水的功效,適用于水熱互結之陰虛水腫及尿路感染等。

現代實用方案

代茶飲:

豬苓5克+玉米須10克,煎煮代茶,適合久坐水腫的上班族。

藥膳推薦:

豬苓15克+冬瓜200克+排骨300克,燉湯食用,可輔助降尿酸。

使用規(guī)范與注意事項

使用規(guī)范與注意事項

用法用量

煎服:

6-15克/日;或入丸、散劑。建議連續(xù)使用不超過2周,避免過度利尿傷陰。常與茯苓、白術等健脾類中藥配伍使用以固護正氣,增強療效。

禁忌人群

陰虛體質、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

藥材鑒別與質量控制

性狀鑒別

優(yōu)品:

面黑褐色、質地堅實、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

偽劣品:

硫熏品表面過白,遇水變軟且無花紋;摻增重粉者斷面有結晶。

質量標準

《中國藥典》規(guī)定:

水分:藥材≤14.0%,飲片≤13.0%

灰分:總灰分≤12.0%(藥材)或10.0%(飲片),酸不溶性灰分≤5.0%

麥角甾醇含量:藥材≥0.070%,飲片≥0.050%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東莞市人民醫(yī)院 中藥師 梁俊杰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東莞市人民醫(yī)院 副主任中藥師 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