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肖,男,63。銀屑病。雙手皮損、頭屑減,手癢,大便偏稀,近日上下肢紅疹瘙癢,舌暗紅苔白膩,考慮與蟲類藥過敏有關,去土鱉蟲。
荊芥10,銀花10,連翹10,生地10,丹皮10,茯苓15,地膚子15,甘草6。
外用:三黃洗劑,消炎止癢霜。
37、蘇,女,25.痤瘡,舌體胖大,臉色、手腳偏白。
歸芍散 生米仁15. *15。
38、盧,女,75.多發(fā)性骨髓瘤,住院治療又發(fā)左側背部帶狀皰疹,近日感冒咳嗽,口淡口苦,咽癢痰白稀,納差,大便不稀,舌暗紅。
方一:法半夏10,川樸10,茯苓15,蘇子10,五味子5,細辛3,陳皮10 *3。
方二:柴桂姜 歸芍散 陳皮10,砂仁10,甘草3,牛膝10. *7。
39、袁,女,23.臉頰黃褐斑,手心汗多,冰涼,有時有口干苦,睡眠差,大便偏干,疲勞,月經量少,推遲,舌尖紅苔黃膩。
柴桂姜 歸芍散 柏子仁10. *14 連服一月。
柏子仁通便、安神。
40、黎,男,77.銀屑病。大片紅斑、鱗屑、水皰,面色紅,大便干,有高血壓。舌暗紅苔黃,脈弦。
大柴胡 桂苓丸 土茯苓30,川紅花5,槐花15,露蜂房15. *10。
外用:膚必靈。十付藥可見效果。
41、黃,男,24.人瘦小,手指扁平疣,口干鼻干,大便不干,舌淡紅苔黃,脈弦。
柴胡20,黃芩10,黨參10,法半夏10,大棗20,板藍根15,牡蠣30,露蜂房15,生米仁15,甘草5,生姜10。
手上的扁平疣比臉上難治,因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良。
可供選擇的治療扁平疣的經方:大、小柴胡、麻附辛、麻杏苡甘、補中益氣等。
42、陳,男,20.兩頰痤瘡,色暗紅,舌暗紅苔白。
枇杷清肺飲 連翹,白芷,桔梗。 *14。
43、郭,女,24.外陰瘙癢2年,婦科檢查:外陰、肛門皮膚粗糙增厚,潮紅,干燥,夜間癢痛難以入睡,小便偏黃,手心燙,煩躁,舌尖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凈。瀉肝火,丹梔逍遙。
當歸10,白芍10,白術10,茯苓15,柴胡10,郁金10,香附10,黨參10,炒梔子20,丹皮10,丹參10,甘草5。
外用:甘草60克外洗后涂擦膚必靈、消炎止癢霜。
44、曾,女,22.藥后痤瘡范圍縮小,口干減。
小柴胡 歸芍散 石膏30,桔梗10。
45、陳,女,65.右臀、下肢水皰疼痛1月。水皰已消,但留疼痛,藥后疼痛已減,夜間癢甚。
黑附子30,蒼術10,茯苓10,全瓜蔞30,紅花5,桔梗30,酒川牛膝15,炙甘草30,白芍60,威靈仙10,全蝎6. *7。
46、黃,女,24.面部痤瘡,白頭粉刺及紅色丘疹,疲倦,舌黯淡苔白。
柴胡10,黃芩10,法半夏10,陳皮10,黨參15,茯苓15,生米仁20,白芷10,桔梗10,甘草6. *14。
外用:三黃洗劑。
47、王,女,23.面部中央反復痤瘡,紅色丘疹,日曬后加重,有痛經,舌淡紅苔白。
當歸10,川芎5,白芍10,柴胡10,茯苓10,生米仁10,白術10,白芷10,桔梗10,連翹10,甘草5。
48、曹,男,24.蕁麻疹。服前藥后好多,舌胖苔白厚。前方鞏固。
荊芥,防風,蟬衣,苦參,蒼術,牛蒡子,羌活,獨活,地膚子,茯苓,白鮮皮,徐長卿,佩蘭。 *7。
外用:路路通、蟬衣煎水外洗。
49、張,男,20.打工者,體質壯。左側口角周圍扁平疣一年余。大便不干。舌暗紅苔白。
大柴胡 桂苓丸 米仁、蒼術。半月能脫。
50、鄧,女,56.尿毒癥三期3年,服前藥后(豬苓湯)小便灼熱好轉,納增,手足心熱稍減,現(xiàn)疲勞、腰酸,皮膚癢,起粟粒狀物,腳背略腫,無惡心。舌暗淡潤。
方一:柴桂姜 歸芍散 生米仁30. *14 疲勞、腰酸好轉后服方二。
方二:越婢加術:麻黃12,石膏45,大棗30,甘草6,蒼術10。
傷寒小方不可忽視。
傷寒小方,常在3味藥以下。不少人以其藥味太少,懷疑其臨床療效,而棄之不用,或肆意加減,全然失去原方精義,殊為可惜。然臨床用之得法,常有驚異之療效?,F(xiàn)略舉數(shù)例如下,請教于同道:
一、胸痹案
本院藥房職工,女性,20歲。右側胸脅疼痛2天來診。形體瘦弱,面色蒼白,膚色白。右側胸脅疼痛,部位稍不定,但并非走竄。突出之點在于舌苔色白如雪,一看即感白雪皚皚之寒氣襲人感,舌偏淡,脈細弦。余考慮結核性胸膜炎,但攝片無異常。要求服中藥,余見此癥,腦中條件反射似的蹦出《金匱》條文: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遂處方:苡仁15g,附子6g,服1劑,疼痛明顯減輕,3劑疼痛消失。停藥2天,疼痛再發(fā),家人帶其至內科教授診治,予柴胡疏肝散加減3劑,服2劑,疼痛更甚,并氣短。再求余診治。再次攝片復查,仍無異常。余處前方加茯苓杏仁甘草湯3劑,藥后疼痛又消失。后余因繁忙未再追蹤,半月后電話聯(lián)系,方知去胸科醫(yī)院,攝片發(fā)現(xiàn)胸水,20天后去結核病醫(yī)院確診結核性胸膜炎?;颊呓邮芪麽t(yī)抗癆治療。本案后雖終于確診為結核性胸膜炎,但初時疼痛以苡仁附子散止痛確實迅速,傷寒小方,實不可輕視。
二、胸悶案
李xx,男性,52歲。2007年03月23日初診。主訴胸悶2年來診。西醫(yī)診斷:胸悶查因。外院坐堂老中醫(yī)治療2月未效,視其方均是活血化瘀之藥,連紅景天都有,1劑藥居然數(shù)十元?,F(xiàn)胸悶,悶時稍感有氣沖咽,如噯氣狀,頸部不適,口不干不苦,未做心電圖,曾有血壓高BP140/95mmHg。大便稀,舌稍偏暗苔白脈弦。余謂:此非血瘀,實乃氣也。處方以梔子厚樸湯:枳實15g,川樸10g,山梔子10g。3劑。藥后胸悶曖氣及頸部不適均消失。
三、水痞案
本科進修生,一日求余給其妻治病。其妻起病于夫妻吵架后,即2天不能進食,自覺上腹胃脘部痞滿,壓之脹滿不舒,無食欲。由于未見病人。遂問:舌象如何?平素體質如何?答:平素體質偏虛,舌淡紅,苔白而潤。處方:枳實15g,白術10g。2劑。服1劑,痞滿即消,能進食。進修生不明其故,答曰: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此病全因氣與水也。
四、咽痛案
關某,40余歲婦女,咽喉疼痛3月不解,在外院西醫(yī)治療1月余,在我院亦就治1月余,前后花費近2千元,仍咽痛甚。觀前醫(yī)處方,均是消炎西藥加清熱解毒中藥為主,或兼疏風、或兼養(yǎng)陰、或兼活血,不著邊際。患者主訴咽痛甚,干痛刺痛感,偶有輕咳無痰,言語因疼痛而略有困難。余無明顯不適。查;咽部充血明顯,雙扁桃體無腫大,舌略淡暗苔白根厚脈細滑。余處苦酒湯,只一味藥,即生半夏5g。囑以醋2兩,煎數(shù)分鐘即離火,立即沖入雞蛋清一個,攪勻頻頻呷服,3劑。復診時,病人喜形于色,咽痛已好轉90%,再服3劑愈。
同病異治經方比較舉隅
一、腹脹案
案1:張xx,20余歲女性。曾患痤瘡日久,余以當歸芍藥散加減而愈之,可知其為偏虛弱之體質。此次腹脹2周,無它不適,就是腹脹,稍進食即脹甚,至不敢進食。察其膚色白,形體稍豐,舌淡紅,苔白,脈細。以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加味:川樸15g,法夏10g,黨參10g,生姜4片,炙甘草5g,枳實10g。3劑。腹脹大減,唯少腹微脹。去枳實,加干姜6g,3劑。愈。
案2:湯xx,女性,40余歲,06年12月12日初診,腹脹1周。伴噯氣,稍反酸,胃部痞滿不適,納減,平素較怕冷,口干不欲飲,舌淡紅苔白厚脈沉細帶弦。余問實習同學:此何方證?或謂平胃散證,或謂半夏瀉心湯證。
余曰:此五苓散證也。遂書五苓散原方:桂枝15g,豬苓10g,茯苓10g,澤瀉15g,白術10g。3劑。06年12月21日復診。謂前藥服后腹脹即愈。同學皆驚嘆!
按:《傷寒論》66條:“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睂τ谔撔愿姑?,余常以此方治療,效果頗佳;案2則稍有不同,乃脾失健運,氣化不行,水濕阻滯所致,故見噯氣、反酸及痞滿不適之見癥,口干不欲飲,苔白厚而潤,脈沉細弦者,又皆辨證水飲之眼目。故五苓散得效。
二、咽痛案
案1:鄒xx,20余歲女性。曾月經不調,余以溫經湯愈之。此次電話來詢,咽痛1天,謂喉嚨痛象火灼一樣,伴咳嗽,咽癢,癢即咳,怕冷,無發(fā)熱,但感體內熱甚,無汗,手心微燙,大便秘結,小腹微冷痛不適。自述舌中間為滑膩黃褐色,舌苔不厚。余處以大黃附子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桔梗湯,三方合一:麻黃6g,熟附子3g,細辛2g,酒大黃5g,杏仁9g,桔梗9g,炙甘草3g。2劑。2日后電話詢之,愈。
案2:關某,40余歲婦女,咽喉疼痛3月不解,在外院西醫(yī)治療1月余,在我院亦就治1月余,前后診治花費近2千元,仍咽痛甚。觀前醫(yī)處方,均是消炎西藥加清熱解毒中藥為主,或兼疏風、或兼養(yǎng)陰、或兼活血,不著邊際?;颊咧髟V咽痛甚,干痛刺痛感,偶有輕咳無痰,言語因疼痛而略有困難。余無明顯不適。查;咽部充血明顯,雙扁桃體無腫大,舌略淡暗苔白根厚脈細滑。余處一方,只一味藥,即生半夏5g。囑以醋2兩,煎數(shù)分鐘即離火,立即沖入雞蛋清一個,攪勻頻頻呷服,3劑。復診時,病人喜形于色,咽痛已好轉90%,再服3劑愈。
按:兩案皆虛寒體質之咽痛,均不能用寒涼克伐藥。但案1乃寒熱虛實錯雜,故以大黃附子湯溫下之法;案2咽痛3月不解,《傷寒論》312條曰:“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彼巸H一味,誠良方也!
三、關節(jié)痛案:
案1:仇xx,女性,50余歲。06年12月8日診。肘、膝、腰背關節(jié)疼痛反復20余年。外院曾診斷關節(jié)炎,多次治療仍反復。平素大便常結,怕冷,易汗出??谏愿桑苑α?、氣短,舌偏淡,苔中厚微黃,脈細滑無力,略弦。予去桂加白術湯:熟附子30g,白術90g,大棗30g,炙甘草15g,桔梗15g,生姜4片,6劑。藥后關節(jié)疼痛明顯好轉,前方熟附子加至60g,炙甘草30g,生姜20g,4劑,膝、腰背關節(jié)疼痛均消失,僅肘部關節(jié)稍痛,活動稍欠利,前方繼服3劑,愈。
案2:張xx,男性,42歲。06年11月14日初診。右手拇指關節(jié)疼痛半年。否認外傷史,外院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以中西藥治療數(shù)月無效,經人介紹來診?,F(xiàn)右手拇指關節(jié)及指掌關節(jié)陣發(fā)性疼痛,痛時延及右上肢隱痛不適,揉按及得溫則舒。平素怕冷,形體中等,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紅苔根白,脈細弦。予當歸四逆湯:當歸10g,桂枝10g,白芍10g,大棗30g,細辛6g,木通10g,通草10g,老桑枝30g,柴胡5g,炙甘草5g,4劑。藥后疼痛明顯減輕。繼服5劑,半年頑疾即愈。
按:二案皆關節(jié)疼痛,然病機各異,案1乃風濕稽留關節(jié)日久,“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故處以桂枝附子湯。因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故去桂加白術湯治之;案2辨證依據似乎難尋,然細問之,其痛揉按及得溫則舒,平素怕冷,切其脈細,故仍可辨之,此寒凝經脈所致,故以當歸四逆湯而取速效。
(待續(xù))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