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剛宣布和中國談成了大事,要把電動車關稅換成最低價格協(xié)議。簡單說就是中國車在歐洲不能賣得太便宜,但也不用交最高64.9%的稅了。去年歐盟要加關稅那會兒,中國電動車出口量直接掉了7.6%,現在這招算是各退一步。
比亞迪直接笑了。他們在匈牙利建了個廠,明年就能年產15萬輛,本地組裝的車成本比歐洲老牌車企還低25%。瑞銀拆過比亞迪海豹,發(fā)現75%零件都是自己造的,就算在歐洲生產照樣有價格優(yōu)勢。隔壁小鵬也沒閑著,今年要在歐洲鋪100個超充站,充電比加油還快。
歐洲人自己算過賬,要是按原來的高關稅,明年電動車均價得漲3500歐元,現在用最低價機制最多漲1000。蔚來ET5現在定價4.8萬歐元,按新規(guī)還能再降3000。德國汽車協(xié)會都承認,中國車占歐洲市場的份額三年就從28%漲到快30%了,大眾這些本土品牌市場份額從72%掉到58%。
不過這事還沒完,歐盟要中國企業(yè)定期報價格數據,每年還要按通脹調價。好在咱們早有準備,像寧德時代在德國給寶馬大眾供電池,比亞迪英國廠解決1.5萬人就業(yè),這種深度捆綁讓歐洲人想翻臉也得掂量。
現在歐洲街頭每四輛電動車就有一輛中國造,最絕的是咱們的車賣到歐洲價格翻倍還比當地車便宜。大眾ID.3在德國賣4萬歐元,上汽名爵同級別的車才2.8萬。難怪德國消費者去年為這事鬧過,都是中國車性價比太高惹的禍。
要說接下來最大的懸念,就是中國車企怎么在歐洲玩高端。比亞迪海獅07在國內賣19萬,到歐洲敢標價42萬,這波操作直接把品牌檔次拉上去了。小鵬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馬上要在歐洲開放,蔚來在奧斯陸搞的換電站能讓用戶待兩個多小時,這些套路歐洲人還真沒見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