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房市場紛紛傳出小陽春的時候,二手房市場卻是哀聲一片,成交價下跌,成交量不見起色,導致如此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何消費者寧愿買價格較高的新房,也不買價格更實惠的二手房?

實情是如今的新房與之前的房子已完全不一樣,這被稱為第四代住宅,得房率、房子格局等等都已大為不同。
如今的年輕人都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讓生活更智能,第四代住宅正是針對這些年輕人的需求而做出了重大改變。
第四代房子在小區(qū)綠化、車庫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調整,讓生活更具品質,更適合布置智能家居,很多家具、車庫等都能遠程手機控制,這些先進科技讓第四代房子與之前的房子完全不一樣。
當然更實在的還是得房率,如今的房子或是不計公攤面積,或是額外贈送面積,這些操作讓得房率達到100%,甚至出現(xiàn)120%,這個才是如今新房的真相。
例如同樣單價為1萬元的房子,第四代房子的得房率是100%,100平方房子假設公攤面積是30平方,那么按以前的計算方式真實單價其實是7692元;如果得房率是120%,按以前的計算方式單價就進一步低至6666元。

所以表面上,這些第四代房子的單價可能與同地段的房子差不多,然而如果按以前的計算方式,它的實際單價已低了四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如此情況下,消費者當然選擇這些新房了。
并且這些新房更加新凈,設計更加合理,畢竟大眾有喜歡住新房的習慣,在四五線城市新房好賣尤為明顯,就凸顯出人們買新不買舊,更何況它的得房率遠超以前的房子呢?
這也被認為如今的市場是保新房市場優(yōu)先,這是沒法子的辦法,畢竟市場如此變化,購房者就這么多,新房搶走了更多客戶,二手房的需求就必然下降。
二手房市場壓力山大,在房市活躍階段,銷售了太多的房子,如今環(huán)境的變化,這些購房人或是主動、或是家庭財政壓力,紛紛在二手房市場拋售,導致掛牌量高企,而買家又被新房市場搶走,二手房唯有降價。
更恐怖的則是二手房市場容易出現(xiàn)踩踏式降價,因為二手房市場的賣家分散,而新房市場則是由房地產商主導,房產商更容易抱團統(tǒng)一價格,而二手房市場的分散賣家卻總有賣家急需用錢而愿意大幅度降價而實現(xiàn)成交。

此外二手房市場賣家的成本也不一樣,早期買入的單價可能只要3000,而后期買入的單價可能是3萬,如此情況下,即使價格跌至1萬,對于早期買入的賣家來說依然是大賺,他們當然愿意低價出手。
如此種種就導致了如今的情形,新房市場的價格似乎并無太大變化,而二手房市場的價格卻已大幅下降,兩者形成了完全迥異的走勢,不過正如上述不要只看表面,而更應該撥開迷霧看清房市的真相,那樣就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