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a再一次向市場展現了飛輪般的進步速度。
在日前開幕的上海車展上,Momenta CEO曹旭東在發(fā)布會現場宣布,從 2022 年起步期的1款,到2023年的8款,至2024年快速躍升至26款。目前,Momenta累計合作量產車型已超130款。據佐思汽研《2024城市領航輔助駕駛(NOA)技術發(fā)展與市場研究報告》,Momenta在中國城區(qū)NOA市場占有率已達60.1%。
在上海車展期間,Momenta與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凱迪拉克、上汽奧迪、智己六大品牌宣布進一步戰(zhàn)略合作。
截至目前,Momenta的合作伙伴已經覆蓋中美日德四大汽車陣營。在過去,造車是傳統(tǒng)跨國車企的強項;如今,在Momenta們的力推下,造“更聰明的車”已經成為中國車企和方案商們聯合打造的突出優(yōu)勢。
2025年4月,Momenta方案已完成歐洲、中東、日本、澳新四大區(qū)域的技術驗證與商業(yè)部署。在出海強化量產能力的同時,Momenta還在發(fā)力L4業(yè)務兩條腿走路。曹旭東在發(fā)布會現場表示,今年年底,Momenta將會給市場帶來首款前裝量產的Robotaxi產品。
如何成為跨國車企的東方智駕錦囊?
進入2025年,Momenta的朋友圈呈現翻倍式擴容。
曹旭東在發(fā)布會現場介紹,Momenta實現第一個10萬輛搭載的里程碑用了兩年時間,第二個10萬輛搭載只用了半年時間,預計今年5月內將完成第三個近10萬輛搭載。
觀察Momenta的合作伙伴,從自主品牌到合資車企,再到跨國車企,Momenta都攬獲囊中。一群清華畢業(yè)生撐起來的獨角獸,為何頻頻被跨國車企選中?

要成為車企們的智駕大腦并沒有那么容易。輔助駕駛不僅是算法問題,更需匹配車型的工程落地能力。供應商需解決傳感器布置、算法與整車系統(tǒng)融合、成本控制等復雜問題,而缺乏實際量產經驗的供應商往往在交付周期、故障排查等環(huán)節(jié)暴露短板。
今年以來,L2級及以上駕駛輔助頗受國內市場關注,不僅是自主品牌、新勢力的焦點,合資、跨國車企都在押注駕駛輔助賽道,以期實現在中國市場的“逆風翻盤”。這也讓以Momenta為代表的智駕方案供應商們走向臺前。
與其他方案商相比,除了合作伙伴的規(guī)模夠大外,Momenta的優(yōu)勢還在于規(guī)?;牧慨a能力。得益于早期量產路線的明確、量產工具的落地和技術領先優(yōu)勢,Momenta的駕駛輔助方案能夠批量前裝上車。
在技術路線上,Momenta也早已領先于行業(yè)。早在2020年,Momenta已經開啟了對端到端深度學習方案的探索。2023年初,Momenta已經實現了兩段式端到端;到2024年,Momenta已經成功將感知-規(guī)劃-控制全鏈路整合為一段式端到端飛輪大模型,成為全球首家實現該架構量產上車的企業(yè)。
這都讓Momenta成為智駕方案商中的“隱形冠軍”。2024年是Momenta規(guī)模化量產的轉折點。Momenta占了兩大先機——規(guī)模效應與先發(fā)優(yōu)勢。
規(guī)?;娘w輪一旦轉動,未來量產的增速將會越來越快。不僅如此,Momenta還在走向全球,推動中國智駕標準反哺全球。
曹旭東在發(fā)布會現場透露,目前Momenta這套解決方案還成功落地到歐洲、澳新、中東、日本等市場,在業(yè)內率先實現了“全球都能開”。

為何百年車企都在選擇Momenta?這一道理已經顯而易見,為了在加速的淘汰賽中生存,汽車領域的合縱連橫已是大勢所趨,這一現象在今年上海車展也更加明顯。跨國車企高度重視中國元素,中國團隊主導研發(fā)的車型亮相車展。
擁抱更前沿的中國伙伴,在跟上中國汽車業(yè)轉型大潮中,Momenta則成為跨國車企的集體選擇。
邁向自動駕駛終局
實現可規(guī)?;臒o人駕駛是Momenta的初心,實現超越人類的駕駛,也被業(yè)內普遍視為自動駕駛的終局。
要實現無人駕駛的量產,Momenta早在2020年就已經規(guī)劃明確。區(qū)別于谷歌Waymo自建車隊、特斯拉依托量產車數據的二元格局,Momenta開創(chuàng)了“量產數據+飛輪迭代”的第三條路徑。
2020年,經過技術積累和量產領域的探索,Momenta提出了“飛輪式”L4理念,即隨著量產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以及兩者閉環(huán)自動化的不斷積累和迭代,飛輪將越轉越快,終成厚積薄發(fā)之勢,帶來產品和商業(yè)的爆發(fā)增長,最終實現無人駕駛規(guī)?;涞?。
在曹旭東看來,自動駕駛規(guī)?;娜卦谟诹慨a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和閉環(huán)自動化工具鏈。提出“飛輪式”L4后,依靠與車企合作獲得的規(guī)?;瘮祿?、團隊算法的積累,以及閉環(huán)自動化工具鏈打通迭代鏈路,正加速正向循環(huán)。

目前,Momenta在飛輪力推下狂奔至無人駕駛規(guī)?;耙埂?/p>
不少行業(yè)人士認為,2025年是Robotaxi的量產元年。在上海車展上,曹旭東在發(fā)布會現場稱,Momenta即將在今年推出行業(yè)內首個前裝量產的Robotaxi方案,首批車端無人的Robotaxi預計在2025年底進入試運營。
考慮成本投入,Momenta即將量產的Robotaxi可以通過復用量產傳感器和計算單元來降低單車成本;同時,依托“無圖技術”,該方案還可實現在各國不同城市道路環(huán)境中的快速適配。
在早期,曹旭東就已經談及,相比于行業(yè)其他路徑,Momenta的飛輪式L4可跨數量級降低總成本。
一切按照規(guī)劃如期穩(wěn)步推進,水到渠成。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行業(yè)內對于自動駕駛安全性的實現依舊持有疑慮。
但Momenta認為,在少量車隊運營時,Robotaxi需達到與人類駕駛同等的安全水平可以贏得信任,但當車隊規(guī)模擴展至1萬輛乃至100萬輛時,安全門檻將攀升至人類駕駛的千倍、萬倍標準,才可以繼續(xù)讓用戶放心使用,Momenta有信心將安全提升至Robotaxi可規(guī)模化發(fā)展的標準。
除了車隊規(guī)模,Momenta還在算法迭代方面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進行持續(xù)探索。曹旭東在發(fā)布會上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推出基于強化學習的一段式端到端Momenta R6飛輪大模型。這一大模型背后的本質是一套深度學習方案,能夠超越傳統(tǒng)的端到端模擬學習方案。
這也意味著,該模型能夠“用AI來訓練AI”,機器能夠實現自主學習。Momenta認為,該飛輪大模型能夠在模擬的環(huán)境里探索新的駕駛行為,從自己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自我快速地成長,讓駕駛在安全、安心的能力上,有機會超過人甚至大幅度超過人。

曹旭東曾用一句話來總結“飛輪式L4”的核心價值,即高效、自動化地解決規(guī)?;療o人駕駛面臨的“行駛千億公里、解決百萬難題”這一行業(yè)挑戰(zhàn)。
邁向自動駕駛終局,Momenta已經勝券在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