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東西4月30日報道,今年的上海車展,頭兩天的媒體日和專業(yè)觀眾日,顯得稍微有點“冷”。雖然缺少了流量大佬的前呼后擁和車企高管的高調互動,但市場還是在暗流涌動,整個車展有超100臺的首發(fā)新車。
比亞迪2024年憑借427.21萬輛的總銷量已經坐穩(wěn)國內車企銷量第一的鐵王座,2025年顯然是乘勝追擊的一年,從開年的一些列操作我們就能看出這個國產車銷量“新王”的霸氣:
1、先是扔出了幾個技術王炸:用天神之眼智駕方案引導智駕平權、用兆瓦快充實現(xiàn)油電一樣快……等等。
2、接著四大品牌車型先后出招:王朝海洋系列陸續(xù)換新、 騰勢 ( 參數(shù) 丨 圖片 )N9、鈦3出擊、 仰望U7 上市……一大波新車攻勢正徐徐展開。
在這樣的關鍵關口,比亞迪如何看待今年的車市,又會有哪些重磅操作來實現(xiàn)550萬輛的新目標?在車展現(xiàn)場一個緊湊的會議室里,車東西和少數(shù)國內行業(yè)媒體,與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進行了一場快問快答。李云飛一如既往地坦誠直接,作為比亞迪集團對外的權威發(fā)言人,和我們分享了不少比亞迪2025年的布局和背后考量。
當然也聊到了一些當下行業(yè)熱門的話題,比如智駕宣傳降溫對行業(yè)的影響等等,他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車東西整理的對話李云飛重要話題要點,為便于閱讀,做了適當編輯:
一、智駕宣傳收緊,長遠看對行業(yè)是好事
首先就是一個開門見山的問題,對智駕宣傳收緊怎么看?李云飛稱:
我感覺大家在對外的傳播宣傳上有沒有共識性的東西,長遠來看的話,對行業(yè)的發(fā)展是好事。
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現(xiàn)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進入下半場,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在電動化為主的上半場,也就是八九年前,只要某個品牌發(fā)生個什么事,對消費者而言他不關心是什么品牌,就是覺得電動車不安全?,F(xiàn)在下半場智能化,一旦出事,和七八年前看電動化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感覺“智駕車”有問題,這可能是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
所以我覺得現(xiàn)階段,國家有關部門如果有一些窗口指導,包括有一些規(guī)范是好事兒;國家給的方向或指引,就是讓大家要有意識。
具體到比亞迪的做法,他認為以“穩(wěn)”為主:
比亞迪智駕其實做的很早,但是一直很穩(wěn),“天神之眼”最早在2023年就提出了,直到2024年的10月,無圖的城市領航才開始OTA,做了大量的準備之后,才逐步的開始。因為我們有這么大的量級,所以安全是最最最主要的。同時在智駕方面,比亞迪很大的一個優(yōu)勢是數(shù)據,過去幾年比亞迪L2級的輔助駕駛車輛保有量有將近5~6百萬輛,這些數(shù)據是最寶貴的財富;另一個優(yōu)勢是工程師團隊,比亞迪現(xiàn)在有五千多人的智駕工程師團隊。
二、比亞迪考慮推泊車“車企擔全責”
從智駕延展開去,李云飛還提到,比亞迪正計劃推出泊車場景如果出事故車企擔全責的服務:
只要是比亞迪的車,在泊車這個場景下用智駕的話,出任何問題我是全部都負責的,我們是有這個底氣的。
不過它也再次強調,在公開道路,比亞迪的智駕策略,首先是“穩(wěn)”:
我們的策略跟其它品牌有些不一樣,我們會以安全為先,智駕模式不要太激進,穩(wěn)當一點,就跟老司機一樣,而不是說剛剛拿到駕照的一個新手,膽子大?,F(xiàn)有的這些品牌,每個考量不一樣。有些品牌的智駕策略相對激進一點,哪怕冒一把險,反正我也要過。我們就是穩(wěn)穩(wěn)當當,像開車十年、二十年的一個老司機,盡量穩(wěn)穩(wěn)當當,我們覺得安全是最重要的。
三、談出海:進入第三輪出口加速期
今年比亞迪設定了80萬輛左右的出海目標,鑒于當前市場環(huán)境的不可預測性,比亞迪如何應對出海任務,李云飛談了他的看法:
比亞迪在海外方面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97年的時候,第一次出海,主要是做手機零部件的供應商,是有一些團隊和經驗的。第二輪是2011年~2012年,做儲能和電動大巴,也有海外建工廠、管理推廣的經驗。第三輪是從2021年開始準備,2022年開始做乘用車的出口。
整體上覺得還是要資源聚焦,所以在全球范圍內只做這幾個主要市場:
1、一個是東南亞市場,就在家門口,對中國的儒家文化,包括對中國品牌的接受度最高的,華人在這個地方很有基礎。
2、第二個是中美洲、中南美洲。中美洲比如說是墨西哥,南美洲,比如巴西。
3、歐洲的話我們沒有做東歐,像俄羅斯,主要做中亞跟西歐市場。
在海外市場,剛開始也很困難,從三年前一個國家一個月賣幾十臺一兩百臺,到前一年三五百臺到一兩千臺。現(xiàn)在比如說英國最近幾個月每個月都賣大幾千臺,海外慢慢就起來,所以要做這種比較難但是比較正確的事情。我們要真正在西歐,比如說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把西歐五國市場真正給占住了,你才能進入海外的歐美主流市場。
談到歐洲最近對中國汽車進口關稅政策可能的調整,李云飛認為:
中國跟歐洲現(xiàn)在的溝通更順暢更好了,汽車反補貼的關稅有往好的方向去發(fā)展,這個是個機遇,能看出好的趨勢。
對比亞迪而言,中長期還是要考慮在海外建廠,所以比亞迪現(xiàn)在在東南亞的泰國工廠、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建廠、還有匈牙利的工廠、巴西的工廠。因為真正要抓住市場你要走進去,你要在當?shù)赜芯蜆I(yè)、稅收、產值,包括當?shù)氐牟糠值墓?,甚至對當?shù)卣麄€產業(yè)的拉動,我覺得這個人家更關注。
未來幾年話,比亞迪在海外的工廠會繼續(xù)按計劃推進。另一方面,我們的出口滾裝船最近下海了第四艘,接下來陸續(xù)會有7艘船在一兩年陸續(xù)下海。
這樣,國內的整車出口和海外工廠就形成了互補。隨著騰勢等品牌的出海,未來比亞迪旗下出海的品牌和車型都會越來越多,但海外工廠通常一個工廠就是一二十萬輛的產能,每個工廠也就主要生產一兩款車,那互相之間的商品調配就成為剛需,有自己的船就能很好地解決物流方面的問題。
四、海外賣車渠道邏輯大不同
有媒體問到比亞迪今年歐洲銷量大漲,背后是怎樣的邏輯,李云飛展開談到了海外汽車銷售渠道方面和國內的大不同:
最近幾個月比亞迪歐洲銷量確實增長非常好,在歐洲比亞迪是插電混合動力PHEV和純電動兩個產品線共同推進。另一點是,在全球化競爭這么激烈的中國市場,挑出的“尖子生”去征戰(zhàn)海外,等于是優(yōu)中選優(yōu),很有競爭力,比如 海豚 、 海豹 、元,唐、漢、秦等車型,去年海外話只有4款的車,今年會陸陸續(xù)續(xù)增加車型,也包括騰勢品牌的出海。
渠道方面,海外的經銷商的實力非常強,尤其是國際化的經銷商集團,當他們在國內看到比亞迪的市場,會看到中國市場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后天,因此會很積極地合作。
比如歐洲市場,整個歐洲的可能有幾百家店,但背后只有三十多個投資人。他們很多都是當?shù)氐纳鲜泄?,都做好多家品牌的店。有實力且非常有經驗,這就有助于我們在海外的業(yè)務拓展,門店會越來越多。。
談到海外市場的發(fā)展李云飛認為:
隨著電動化疊加智能化的發(fā)展,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在快速變化,而且會逐漸傳導到海外,所以未來可能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肯定會也會變。我覺得現(xiàn)階段對中國汽車品牌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期。
五、說比亞迪不會營銷,是一種鞭策
談到產品和營銷的關系,李云飛也談了他的看法:
我個人有個觀點,產品還是第一位,通過營銷可能只是短期內的臨門一腳,最終產品銷量越大,你的產品、口碑,包括你背后的服務是最主要的。
我們關注到之前網絡上有一段時間說比亞迪不太會營銷,我覺得這個是批評,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
在新技術的傳播上,比亞迪一直堅守的是,要以量產為準,新技術要一發(fā)布就能量產。
對此他舉了例子:
我們最近推出的兆瓦閃充站,在全國已經建了大概大幾百個了。
六、品牌多樣化高端化今明兩年重點投入
提到比亞迪旗下品牌的高端話,李云飛做了展開:
在品牌的多樣化和高端化這塊,今年和明年是重點要去投入的。預計從4~5月份開始,騰勢、方程豹的月銷量都會逐步上量。
銷量會上一個很大的臺階,而且會每個月都往上走。一方面有幾個重磅產品上市,整體的投入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今年年內,還會有一些相關產品,投放到這兩個品牌。
所以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機場看到越來越多地看到騰勢和方程豹的海報。2025、2026這兩年,這兩個品牌應該知名度會快速提升,同時也是銷量的提升。
結語:銷量源于技術的積淀
聊到最后,李云飛仍然回到了技術積淀對產品、品牌、市場的意義:
我覺得不管是汽車行業(yè)還是任何一個行業(yè),對于這種工業(yè)產品來說,最核心的還是要拼技術。比亞迪2024年研發(fā)投入540億、2023年400億、2022年300億,每年的研發(fā)投入逗比凈利潤高,這塊是最重要的。
所以客觀地講,服務跟營銷是可以學的,但是技術和產品,特別是技術有時候學不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