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感受茶道師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悟他們的德行、入道和出道的哲理。”經中央機構編制委辦公室批準、國務院國資監(jiān)管委舉辦、中央事業(yè)單位商業(yè)飲食服務業(yè)發(fā)展中心指導、廈門市易解茶經文化產業(yè)研究院承辦、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鼎力相助的全國首屆初、中級茶道師培訓,將于5月14~16日和5月21~24日分別在成都開設茶道師課程,傳播茶文化和領悟東方哲學魅力, 促進中國茶道的傳播與傳承,弘揚優(yōu)秀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茶道源遠流長,以唐代陸羽《茶經》為標志先后出現了唐代煎茶道、宋代點茶道、明代瀹茶道、閩南工夫茶道及近當代泡茶法,而唐宋時期流傳到朝鮮、日本列島的中華茶道支流又分別形成了韓國茶禮和日本茶道,與中華茶道一起成為二十一世紀推動人類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茶道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千年的智慧結晶,茶道即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被視為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傳播優(yōu)秀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之舉?!安璧馈保?a class="keyword-search" >陸羽在《茶經》首篇“一之源”中就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薄熬袃€德”貫穿整部《茶經》,是倡導“茶道精神”之精髓?!熬袃€德”可從兩個層面理解?!熬小本褪亲鍪乱媲缶プ?;“儉德”提醒大家要有節(jié)儉的美德。儒家講究“客來敬茶”,佛家稱“茶禪一味”,道家以茶養(yǎng)生。陸羽吸收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融為一體撰寫出《茶經》??梢哉f,茶之所以歷久彌新,是因為它符合中國人從物質到精神的內在需求。

茶文化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逐步走向世界,并向全世界展示東方獨特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情調。2022年,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聯合國非遺代表作名錄,正說明中華民族通過茶文明體現出來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學得到世界的充分認識和尊重。

茶不僅是中國的一張獨特名片,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中國有悠久的飲茶歷史、深厚的茶文化根基、豐富的茶葉分類、先進的茶學科技、廣博的茶器茶具……也有最深邃的茶道精神。當下是中國茶產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代”,雖然全世界一天飲用的茶超過30億杯,但茶人們仍需時刻謹記“精行儉德”,制茶者要精益求精地研制茶,堅守質量安全,讓飲茶更健康。

參訓通過語言講解、空間打造、品茶儀軌等形式,學習中國茶道,傳播中國茶道;踐行文化自信;中國茶道讓制茶有技術亦有茶道、讓茶藝有美麗亦有茶道、讓評茶有數據亦有茶道、讓茶具有實用亦有茶道、讓空間有茶品亦有茶道。初級茶道師,年滿18周歲、從事茶文化推廣相關工作即可報名參訓;中級茶道師,年滿26周歲,從事茶文化推廣相關工作6年以上并持有茶相關職業(yè)三級或以上等級證書即可參訓。經理論與實踐考試合格,并提交相關材料,通過專家綜合評審可獲得商業(yè)飲食服務業(yè)發(fā)展中心頒發(fā)的行業(yè)初級、中級茶道師證書。

(本圖文來源:茶旅世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