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5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夏”,是夏季的開端,也是陽氣漸盛、萬物生長的黃金時節(jié)。中醫(yī)認為“夏氣通于心”,此時暑熱易擾心神,導致心火過旺,出現(xiàn)口干舌燥、失眠多夢、煩躁易怒等問題。上海市光華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本草光華”團隊提醒:“養(yǎng)心去火”是立夏養(yǎng)生的核心目標。

入夏之后,人們往往睡得晚起得早,易造成睡眠不足,增加午休可緩解精神倦怠。對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yǎng)神。隨著氣溫的升高,人們?nèi)菀壮龊?,如果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所以在運動方面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jié)奏的有氧運動。
飲食方面,“本草光華”團隊也提醒,應注意清熱解暑、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多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如西瓜、柚子、橙子、黃瓜、芹菜等水果和蔬菜,以及綠豆湯、冬瓜湯等湯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喝白開水、淡鹽水、蜂蜜水等,也可以吃一些含水分多的水果和蔬菜;增加蛋白質攝入,可以吃一些魚、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以維持身體機能;少吃油膩、辛辣和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引起消化不良。
立夏如何藥膳養(yǎng)生,“本草光華”團隊也做了推薦→
立夏蛋

· 材料:雞蛋10個,香葉、八角、茶葉、糖、食用鹽、醬油適量。
· 做法:雞蛋洗凈,水煮開后放入雞蛋,中火煮十分鐘,撈出,逐個敲破,備用;將香葉、八角、茶葉、糖、食用鹽和醬油倒入鍋中,攪拌均勻,開火煮至茶味和鹵味融合,之后再加入雞蛋,調至中小火,慢煮15分鐘,關火蓋上蓋子,即得。
· 用法:隨餐食用
· 功效:雞蛋性平,具有補氣虛、安神、養(yǎng)心的作用。立夏有吃蛋的習俗,立夏蛋具有防暑的作用,還能補充體力。
· 注意:不宜過量食用,由于雞蛋當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對于高膽固醇血癥、高脂血癥人群,應盡量避免過多攝入,以免加重機體不適癥狀,不利于控制病情。
綠豆蓮子百合粥

· 材料:綠豆100克、小米50克、薏米20克、蓮子20克、百合干50克。
· 做法:薏米洗凈后倒入炒鍋,用中小火炒至表面微焦,盛出晾涼;綠豆、蓮子、百合干洗凈,浸泡半小時后一起倒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10分鐘,倒入淘洗干凈的小米再次煮開,轉中火煮制半小時,煮制過程中要適當攪動幾下,以免糊鍋;待綠豆煮到開花,米湯濃稠時即可關火。
· 用法:佐餐食用
· 功效:立夏時節(jié)宜喝粥,最合適的非綠豆粥莫屬。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是夏天消暑除煩的食材之一,清淡有營養(yǎng)的綠豆粥既能清涼解暑,又可滋養(yǎng)身心。
· 注意:寒涼體質及體質虛弱者忌食綠豆,空腹時忌食綠豆。綠豆性寒,不可過量食用。
立夏五色飯

· 材料:蠶豆、豌豆各一小碗,大米200克,胡蘿卜半根,香菇3朵,咸肉1小塊,鮮筍1小段,生抽適量。
· 做法:把蠶豆和豌豆粒洗凈待用,胡蘿卜、香菇、咸肉、鮮筍等食材洗凈后切成丁待用;大米浸泡3小時待用;鍋里倒入適量食用油,把胡蘿卜丁、香菇丁、咸肉丁、鮮筍丁、蠶豆和豌豆粒下鍋翻炒2分鐘,并淋入適量生抽炒勻;將大米下鍋,加入開水適量,補足水分,加蓋煮熟即可。
· 用法:隨餐食用
· 功效:俗話說:“立夏不吃立夏飯,兩只腳杠軟咣咣”,立夏飯里包含瘦肉、豆類和蔬菜,都富含豐富的動植物蛋白,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補充體力。民間更有兒童吃后,可預防中暑的說法。
山藥棗豆糕

· 食材:山藥50克、扁豆20克、陳皮絲5克、大棗肉50克、粘米粉150克、白糖適量。
· 做法:先將山藥、扁豆洗凈放入鍋內(nèi)煮熟;大棗肉切絲,將粘米粉加適量水和成漿,放入山藥、扁豆、大棗肉拌勻,加入適量白糖,倒在盤中,放入鍋內(nèi)隔水蒸熟即成。
· 用法:隨餐食用
· 功效:健脾益氣
薄荷檸檬茶

· 食材:薄荷2克、檸檬1~2片、綠茶5克、冰糖5克或木糖醇適量。
· 做法:將薄荷洗凈,同綠茶,冰糖或木糖醇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浸泡,并加蓋悶泡,至水溫稍溫后,放入檸檬片。
· 功效:散熱解毒、清利頭目。
· 注意:薄荷辛涼疏散風熱,素體虛弱多汗者不宜服用。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撰稿:趙 立
編輯:陳 莎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