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云嶺大地活力升騰、干勁涌動。全長388.6公里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渝昆高鐵云南段施工現場,轟鳴的機械聲、有力的號子聲,匯成一曲激昂的“交響樂”。

作為云南省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長約700公里的渝昆高鐵從四川盆地進入云貴高原,海拔從400米爬升至2000米,地形劇烈起伏,穿越了復雜多變的地質環(huán)境。全長388.6公里的云南段中,橋隧比高達88.07%,工程地質復雜,施工難度極大。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交通大動脈連接川、渝、貴、滇4省市。為了渝昆高鐵早日通車,廣大鐵路建設者們奮戰(zhàn)一線,搶工期、抓進度、保節(jié)點,攻堅克難,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

截至目前,渝昆高鐵云南段路基土石方已完成95%,橋隧施工完成超85%,路基、橋梁、隧道等站前主體工程已基本成形,站后“四電”及站房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工程建設全面進入沖刺階段。

掘進,全力攻堅“硬骨頭”

渝昆高鐵全線共有10座長度大于10公里的隧道,均位于云南境內,其中彝良隧道和炳輝隧道長度超過20公里。

全線最長隧道彝良隧道全長24.8公里,地處烏蒙山腹地,連接鹽津縣和彝良縣,最大埋深達920米,四級、五級圍巖占比超85%。在這個幾乎囊括了隧道施工所有不良地質類型的“地質博物館”里,建設者們常年與群山為伴,與晚霞共舞,為在年內實現全隧貫通全力攻堅。

與彝良隧道毗鄰的炳輝隧道是全線第二長隧道,全長21.17公里。隧區(qū)山高坡陡,地形陡峻,隧道交替穿越滑坡體、斷層、背斜、向斜等不良地質構造,面臨危巖落石、塌方、突泥突水、隧底變形、瓦斯、巖爆等多種風險,現場施工四、五級圍巖占比合計達到79%。中鐵五局的建設者們迎難而上,通過微臺階、短進尺、快循環(huán)、勤量測、強支護、早封閉等措施,攻克圍巖條件差、地質變化雜、突泥涌水多等施工難題。隧道建設近3年來,實現了現場施工“不停步”,安全生產“零事故”。

“現場情況怎么樣?”天剛蒙蒙亮,中鐵五局項目經理付軍就已經在工區(qū)一線詢問隊長生產進度。正值大干關頭,他全天穿梭在各個施工點上檢查指導,事無巨細反復核對。在隧道掌子面,中鐵五局項目副經理王沖駐扎一線推廣新爆破技術,現場指導、測算數據、調整爆破藥量。在他的努力下,掌子面炮眼少了,成本節(jié)省了,效率翻了幾番。

沖刺,決戰(zhàn)決勝勇擔當

渝昆高鐵出川入滇第一站——鹽津南站設在隧道和橋梁連接處的懸崖高處。這樣的選址在我國高鐵站點中也是罕見的。京昆高鐵西昆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鹽津縣地勢險峻,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構成極大挑戰(zhàn)??紤]到地理位置、交通網絡、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等多重因素,鹽津南站的設計創(chuàng)新性地應對了地形上的挑戰(zhàn)。

全長787.05米的白水江四線特大橋是鹽津南站站臺橋,大橋采用高鐵站臺和橋梁一體設計,以“80米+152米+80米”的連續(xù)剛構跨越白水江。中國鐵建大橋局項目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鹽津南站白水江四線特大橋建設屢創(chuàng)佳績。目前,鹽津南站白水江四線特大橋掛籃連續(xù)梁已完成全部202個節(jié)段的77%。

在會澤縣待補鎮(zhèn),由中鐵十二局集團承建的渝昆高鐵云南境內移動模架制梁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5月8日上午,經過1300多天的艱苦鏖戰(zhàn),由該局承建的渝昆高鐵華山松隧道斜井至2號橫洞區(qū)間安全貫通,這一關鍵節(jié)點的打通,有效改善了隧道施工通風條件、優(yōu)化物料運輸通道,為全隧貫通打下了堅實根基。

位于尋甸縣的中鐵十六局渝昆高鐵云貴段站前八標梁場制梁區(qū)內,安全負責人魏永杰緊握對講機,不時發(fā)出提醒:“注意安全!小心腳下!”梁場每天計劃生產兩片箱梁,每片梁從入模到澆筑完成要10到12個小時,后續(xù)的張拉、養(yǎng)護、壓漿等一系列工序又需要10余個小時,全程需要不停歇盯控,直到運送到存梁區(qū)才算結束。為了不影響后期施工,項目部采用晝夜不停、人停機不停的方法換班施工作業(yè)。

在制梁區(qū)旁,軌道重復試驗正在緊張作業(yè)。為解決無砟軌道收縮開裂、混凝土氣泡等問題,每次試驗都需要10個小時左右,過程中采用“三二二”收面工藝,即3次收平,2次壓光,2次控裂,成型后要立馬著手開展試驗數據檢測和分析,尋找穩(wěn)定混凝土配合比和裂紋、氣泡等出現規(guī)律,確保按期啟動無砟道床首件施工并一次成優(yōu)。

烈日下機器轟鳴聲、金屬敲打聲、鋼筋切割聲不絕于耳,建設者們夜以繼日,奮勇向前,為即將呼嘯而過的列車鋪設堅實的路基。

云報全媒體記者 胡曉蓉

(云南網)

責任編輯:孫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