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到60患癌去世,老家空留一棟老屋,春節(jié)前我從廣州回老家過年,7天假期有4天一個人待在人去樓空的老屋,我為何對老屋如此情深?

老屋,是一棟平房,它是父親留給我們的遺作。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一棟又破又舊又小的土磚瓦房里度過的。
那一年,父親推倒瓦房,擇址另蓋新房,然新房剛竣,父親就查出膀胱癌晚期,膀胱全切后不久,又發(fā)生癌轉移。
臨終前,父親頗感自豪地跟我們說,他這輩子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送我和姐姐上了大學讀了碩博,雖沒給我們留下多少財產(chǎn),卻讓我們擁有了自力更生、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二是蓋了一棟新房子,母親節(jié)衣縮食跟著他吃了一輩子苦,終于可以讓她的晚年住上新房子了。
說完,父親的眼神淡了下去,他接著說,他僅有的遺憾就是沒能見到兒孫滿堂、沒能享受天倫之樂。

聽了父親的話,我泣不成聲,淚如雨下。
料理完父親的后事,我們想把母親接到城里,但她不同意,她舍不得父親,舍不得老屋。
母親在老屋住了大半年后,經(jīng)不住我們勸說,終于同意跟我們進城。
然而,母親仍然放心不下老屋,每年都要回去住上一兩月,每次都要把老屋里里外外打掃一遍,把柜子里的衣服被褥翻出來晾曬一遍。
誰也沒想到,10年后,噩運再次降臨。
父親去世后第8年,母親回老家住了半年,特地花5000多元請人在老屋后砌了圍墻做成雞圈。

她想回老家養(yǎng)點土雞,長大后帶到城里給我們吃。
然而,十多只雞還沒長大,她就病倒了。
到城里檢查,確診為癌癥晚期,猶如晴天霹靂!
一年多的放療、化療和靶向療法,亦未能留住母親。
我把母親安葬在父親旁邊,他們分別10年,再次九泉重逢。
短短十年,痛失雙親。
留給我的,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和“千里孤魂,無處話凄涼”的思念,以及那一棟常年緊鎖大門的老屋。
老屋,凝聚著父母一輩子的心血,珍藏著我們一家人的回憶。作為兒子,我得傳承。

因此,這些年我每年都會回趟老家,只為看看老屋。
春節(jié)前回到老家,7天假期我有4天待在人去樓空的老屋。
打掃了里外衛(wèi)生,清理了雜草灌木,修好了開關龍頭,更換了屋頂3塊石棉瓦,重刷了排雨溝防水。
雖很辛苦,但看到干凈整潔的老屋,我的內(nèi)心甚為欣慰。
有人說,成年人回一趟老家,相當于看一次心理醫(yī)生。
在外打拼,即使遍體鱗傷,回趟老家,就能滿血歸來。
很多人問我,為何對老屋如此情深?

答案就在這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