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法律顧問服務(天津)有限公司
在日常生活中,民間借貸作為一種常見的資金融通方式,因其靈活性和便捷性而廣受歡迎。然而,民間借貸也伴隨著諸多風險,如合同訂立風險、履行風險、利息約定風險、擔保風險等。為了幫助廣大借貸雙方更好地防范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太平法律顧問服務(天津)有限公司特撰寫本文,全面解析民間借貸中的常見風險及應對策略。
一、民間借貸合同訂立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
1、合同形式風險
風險解析:民間借貸資金大多屬于自有閑散資金,借貸雙方之間常存在親屬、同事等密切關系,因此在借貸形式上往往簡單隨意,多以口頭協(xié)議為主。一旦發(fā)生糾紛,雙方常難以舉出充分證據(jù)證明借貸事實。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最好采用書面形式簽訂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或借條,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做到有據(jù)可查。借條實質上是簡化的借款合同,也能有效反映借貸關系。
2、借條、欠條、收條的區(qū)別
風險解析:借條、欠條、收條在法律上的效力存在顯著差異。借條證明雙方存在借貸關系,欠條則可能涉及其他經濟糾紛,收條則用于證明債務已履行。若混淆使用,可能導致法律認定復雜,增加舉證難度。
借條實質上是簡化的借款合同,出具借條也可有效反映借貸關系,持借條向人民法院陳述借款事實,容易完成舉證義務和證明責任。借款合同一般一式多份,而借條一般只有一份,通常由出借人持有。但借條千萬不能寫成欠條,欠條只能證明欠款事實,欠條可以是買賣、承攬、勞務合同等其他法律關系項下欠款的證明。借款一定是欠款,欠款可不一定是借款。收條是用于證明債務已經履行的憑證,一般不能用來證明借貸關系,若僅憑收條起訴,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舉證義務和證明責任。
應對策略:明確區(qū)分借條、欠條、收條,確保在借貸關系中出具的是借條。同時,借條內容應規(guī)范、全面、明確、具體、無歧義。
借款合同或借條的內容要做到規(guī)范、全面、明確、具體、無歧意。一是寫明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姓名,雖然持有借條的人一般會被人民法院推定為權利人,但借條寫明出借人可有效防止借款人以“出借人另有其人”進行抗辯;二是用語準確無歧義,避免使用多音字,如“還(hái)欠款”與“還(huán)欠款”含義大相徑庭,因此在書寫借款合同或借條時一定要避免使用可能導致歧義發(fā)生的字詞句,同時盡量避免涂改,如有修改則需要在修改處簽名或捺印確認;三是借款金額需要寫明幣種,同時用大小寫注明,并以“整”結尾,確保大小寫相一致;四是寫明借款用途,若產生爭議,可幫助人民法院判斷借款人是否違約和印證或查明借貸事實是否發(fā)生;五是注明還款期限,《民法典》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出借人要牢記在借款到期后及時主張權利,并注意收集保存相關催收還款、借款人承諾還款等訴訟時效中斷的證據(jù)。在民間借貸糾紛中,出借人債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若借款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則出借人會喪失勝訴權。若沒有約定借款期限,出借人可隨時要求借款人償還借款,訴訟時效期間自債權人要求的寬限期屆滿之次日起算。
借款合同和借條的簽署。署名應當由借款人親自當面書寫捺印,嚴格按照身份證上的名字簽署,最好同時注明身份證號碼,防止他人冒簽。若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則需要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名,同時加蓋單位印章,并留存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當借款人是企業(yè)法定代表人或涉及履行職務行為時,應特別注明其身份是個人借款亦或是企業(yè)借款,明確合同主體和還款責任。
借貸雙方還應注意,不要在空白合同文本先簽字后填寫內容,也盡量不要留下較大空白,防止當事人在合同空白處事后單方添加內容。
3、合同內容風險
風險解析:借款合同或借條內容不規(guī)范、不明確,可能導致法律糾紛。如未寫明出借人和借款人姓名、借款金額、幣種、借款用途、還款期限等關鍵條款,或用語存在歧義,都可能影響法律效力的認定。
應對策略:借款合同或借條應明確寫明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姓名、借款金額(大小寫一致)、幣種、借款用途、還款期限等關鍵條款,并避免使用可能導致歧義的字詞句。同時,署名應由借款人親自當面書寫捺印,并注明身份證號碼。
二、民間借貸合同履行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
1、履行原則風險
風險解析:民間借貸合同的履行應遵循全面適當誠信原則。若出借人未依約支付借款,或借款人未按期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均可能構成違約。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應嚴格遵守合同約定,確保全面適當誠信履行。出借人應依約支付借款,借款人應按期歸還借款本金和利息。
2、款項交付風險
風險解析:現(xiàn)金交付等無痕履行方式可能導致舉證困難,一旦發(fā)生糾紛,出借人難以證明借款事實。
應對策略:建議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寶、微信等有記錄的方式支付借款,并保留好相關憑證。同時,在借款合同或借條上注明借款人出借和還款的銀行賬戶或雙方指定的其他銀行賬戶。
3、夫妻共同債務風險
風險解析:針對借款人已婚的情形,若未明確借款是否系夫妻共同債務,可能導致法律糾紛。
應對策略:若借款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且數(shù)額不大,可視為夫妻共同債務。若借款數(shù)額較大,應在借款用途中注明該借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共同生產經營”等內容,并要求夫妻二人共同簽署借款合同或借條。
三、民間借貸合同約定利息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
1、利息約定不明風險
風險解析:若借貸雙方未約定利息或約定不明,則視為無償借貸。此外,若約定的利息超過法律規(guī)定上限,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民間借貸可以約定利息,并盡量在借款合同中對有無利息及利息的計算標準作出具體約定,且對利息的約定要符合法律規(guī)定。高利貸就像家喻戶曉的歌劇《白毛女》所描述的一樣,會讓“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因此,我國法律對民間借貸最高利率進行了限制,以維護民間借貸市場借貸秩序和當事人合法權益。民間借貸利率可以適當高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當前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強調的利率保護上限為借貸合同成立時一年期LPR利率的4倍。一年期LPR利率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定期發(fā)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目前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基本在3.65%上下浮動,也即民間借貸對年利率的最高約定不得超過14.6%。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應在借款合同中對有無利息及利息的計算標準作出具體約定,并確保約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當前,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為借貸合同成立時一年期LPR利率的4倍。
2、砍頭息風險
風險解析:出借人在支付本金時預先扣除利息的行為(即“砍頭息”)不受法律保護,法院將以實際出借金額認定本金并以此償還利息。
應對策略:出借人應避免在支付本金時預先扣除利息,確保實際出借金額與合同約定金額一致。
3、逾期利息風險
風險解析:若借款人不按合同約定歸還借款,應支付相應的逾期利息。但逾期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總計不能超過法律規(guī)定上限。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逾期利息的計算方式和標準,并確保約定符合法律規(guī)定。
四、民間借貸合同擔保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
1、擔保資格風險
風險解析:若擔保主體不具備合法資格(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等),則擔保合同無效。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接受擔保前,應充分了解擔保主體的資格和清償能力,確保擔保合同合法有效。
2、保證方式風險
風險解析:若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則保證人承擔一般保證責任。這可能會影響出借人收回借款的周期。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應在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保證方式(如一般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等),并確保約定明確無誤。
3、公司擔保風險
風險解析:若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未按照公司章程規(guī)定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同意,則擔保合同可能無效。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接受公司擔保前,應要求擔保人提供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同意擔保的決議等文件,并對內容進行形式審查。
4、抵押登記風險
風險解析:依法需要辦理抵押登記的,若未及時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xù),則抵押權未設立或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應及時到規(guī)定的登記機關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xù),并取得他項權利證書。
五、民間借貸爭議解決存在的風險及應對策略
1、管轄法院風險
風險解析:若借貸雙方未約定管轄法院,則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這可能導致出借人參加訴訟的時間和成本增加。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可以在借款合同中書面協(xié)議選擇原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簽訂地等與爭議具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
2、實現(xiàn)債權費用風險
風險解析:若借貸雙方未明確約定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承擔方式,則可能導致出借人在追討債務過程中承擔不必要的費用。
應對策略:借貸雙方可以在借款合同中明確約定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承擔方式(如律師費、保全費等),以降低守約方的損失。
3、缺席審判風險
風險解析:當前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缺席審判比例較高,若借款人“跑路”,則可能導致訴訟時間長、成本高。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借貸合同中應約定好雙方的送達地址、具體的聯(lián)系人和聯(lián)系方式,方便人民法院送達訴訟材料,提高訴訟效率。
4、財產保全風險
風險解析:若債務人惡意轉移財產,則可能導致將來判決難以得到執(zhí)行。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起訴前或訴訟中,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或訴訟財產保全,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六、民間借貸需警惕的其他風險及應對策略
1、非法集資風險
風險解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活動往往以民間借貸為幌子,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損害出借人合法權益。
應對策略:出借人應提高風險意識,不要被“無利息、低門檻”等借貸廣告吸引。在出借前,應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和借款用途,避免將資金借給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人。
2、虛假訴訟風險
風險解析:民間借貸是虛假訴訟的高發(fā)領域。虛假訴訟以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為目的,進行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將依法承擔民事甚至刑事責任。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借貸過程中應保留好相關證據(jù)材料,以便在發(fā)生糾紛時及時維權。同時,若發(fā)現(xiàn)虛假訴訟線索,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3、網(wǎng)絡平臺借貸風險
風險解析:網(wǎng)絡平臺借貸因其虛擬性而難以了解和知曉借貸雙方真實的資信狀況,容易產生欺詐、欠款不還等違約行為以及暴力討債、身份信息泄漏等不法行為。
應對策略:出借人在選擇網(wǎng)絡平臺借貸時應謹慎選擇正規(guī)平臺,并充分了解平臺的運營模式和風險防控措施。同時,在借貸過程中應保留好相關證據(jù)材料,以便在發(fā)生糾紛時及時維權。
綜上所述,民間借貸雖然具有靈活性和便捷性,但也伴隨著諸多風險。為了防范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借貸雙方應充分了解民間借貸中的常見風險及應對策略,并在借貸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規(guī)定和合同約定。太平法律顧問服務(天津)有限公司將竭誠為您提供專業(yè)的法律咨詢和顧問服務,助您規(guī)避風險、穩(wěn)健前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