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聚焦于“優(yōu)質睡眠,健康之源”。這個特殊的日子旨在提醒我們重視睡眠健康。然而,如今睡眠問題已成為許多人的困擾:有人輾轉反側直至天明,有人半夜驚醒后難以再次入眠,還有人白天昏昏欲睡卻夜晚異??簥^……這些看似普通的“睡不著”,實際上是身體向我們發(fā)出的健康警報。
睡眠障礙——不只是“失眠”那么簡單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入睡困難:躺下30分鐘仍無法入睡;早醒:比預定時間早醒1-2小時且無法再睡;多夢易醒:夜間頻繁醒來且難以續(xù)睡;白天疲乏:即使睡夠時長,仍感到精力不足。西安康寧心理醫(yī)院精神科主任指出:“若這些癥狀每周出現3次以上且持續(xù)1個月,可能已發(fā)展為慢性失眠。長期失眠不僅會誘發(fā)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記憶力衰退,甚至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p>
真實案例——那些被失眠改變的人生
01案例
32歲的程序員李先生,由于長期熬夜加班,逐漸遭遇入睡困難,白天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因代碼錯誤導致被降薪。經過我院主任的詳細檢查與評估,李先生被確診為“焦慮性失眠”。隨后,他在我院接受了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后,李先生的睡眠質量實現了顯著提升。
02案例
45歲的王女士因家庭變故而頻繁早醒,常常在凌晨4點醒來后無法再次入睡,白天情緒低落、食欲減退。經診斷,她被確診為“抑郁伴睡眠障礙”。在院內接受藥物與心理干預治療后,她逐步重建了睡眠節(jié)律,情緒也逐漸回歸平穩(wěn)。

科學應對——從“自我調節(jié)”到“專業(yè)干預”
自我調節(jié)小貼士:
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和起床,周末不補覺;睡前放松:用熱水泡腳、聽白噪音代替刷手機;減少刺激:下午3點后不喝咖啡、茶,晚餐避免過飽;日間運動:每天30分鐘有氧運動,但睡前3小時避免劇烈活動。若上述方法嘗試4周仍無效,或伴隨情緒低落、心悸、頭痛等癥狀,建議及時到專業(yè)醫(yī)院就診。

西安康寧心理醫(yī)院精神科門診始終專注于各類睡眠障礙及心理問題的研究與治療。我們匯聚了專業(yè)的醫(yī)療團隊,他們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先進的診療技術,為患者提供全面、個性化的診療服務。醫(yī)院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藥物+心理+物理”多維度睡眠干預方案,通過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的治療模式,已成功幫助眾多患者擺脫睡眠困擾,重新找回高質量睡眠,重拾生活的美好與活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