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深圳樓市整體呈現出“新房少、二手房多”的局面。

主要體現在——

新房住宅庫存較年前明顯減少,年后開發(fā)商推盤又不算積極,不少都是加推;

二手房掛牌量蹭蹭上漲,有人急用錢,有人想置換,也有人就是純粹掛著玩的。

面對樓市「金三銀四」,普通人的機會在哪里?應該如何把握???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近期的市場動態(tài)~

01

截至20日,3月深圳二手住宅網簽4067套,新房住宅網簽2596套。

根據樂有家披露的一組數據:

新房和二手房,當前看房成交率分別達6.6%、4.9%,雖不及去年10月峰值,但仍處于近年來高位。

購房者嘴上說觀望,身體卻很誠實地搶跑入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有部分進退兩難的看房人,一方面看到二手房價格比年前貴了,有點下不去手;另一方面現在市面上的新盤大多很雞肋,難言心動。

如下圖所示,這段時間的在售房源雖然持續(xù)上升,但掛盤均價并未出現明顯回調。

反倒是想漲價賣房的業(yè)主越來越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期熱門成交的房產類型主要有哪些?一是學區(qū)房,二是限售放開后的次新房,還有豪宅大平層近期也賣得不錯。

以深圳灣片區(qū)為例。

3月份,目前恒裕濱城二期成交了三套,都是170平的四房,成交價在4650-4960萬之間;卓越維港南區(qū)、北區(qū)在上周也接連成交了兩套,其中北區(qū)163平四房中低樓層在2750萬左右,南區(qū)168平四房低樓層在2480萬。

去年11月份樓市連發(fā)新政,契稅、個稅和豪宅稅三稅齊降,對于高端買家來說,一套幾千萬的豪宅,光稅費就能省下近百萬,可以說是真金白銀的刺激。

02

去年9月提出止跌回穩(wěn)后,深圳房價最先反彈上漲,部分一二線城市也緊跟其后。

即便信號已經越來越強烈,網上依然不乏唱衰房價、預言樓市崩盤的爽文,動不動就10萬+閱讀量。

房地產這些年一直被污名化,而現實往往很扎心:買過房的人都在偷偷看規(guī)劃圖算房貸,罵得最兇的往往連首付都沒攢夠。

03

開發(fā)商拿地蓋樓要雇工人、買鋼筋,政府收的土地款建地鐵、學校、醫(yī)院等,每個買房人其實都在給城市發(fā)展「湊份子錢」。

明白人都清楚,政府壓根沒想讓房地產涼涼。

過去二十年調控套路本質都差不多,漲太猛了就限購降降溫,跌狠了又放開政策托個底。就像老司機開車,油門剎車來回踩,就為了讓這輛經濟馬車跑得更穩(wěn)更久。

跟著罵房價的人大多數繼續(xù)租房,敢頂著罵聲買房的人默默積累資產。

等哪天所在片區(qū)的產業(yè)密度越來高,學校醫(yī)院等各項配套齊全了,當初那些鍵盤俠又開始抱怨早知道當初該咬牙上車。

這世界從來都是看懂游戲規(guī)則的人吃肉,跟風吐槽的人喝湯。

03

在深圳打拼,有瓦遮頭就算安家,某種程度上來說租的房子也是家。政府從來沒有保證過“來了就是深圳業(yè)主”,正如學校從來不會打包票每個學生都能上985。

買房和高考一樣是競爭游戲,老師只能教解題方法,能不能考上重點大學,最終還得看自己的悟性。

從買房的角度,如果是純自住,就圖住得爽,沒啥好說的,自己喜歡就行。但如果考慮以后轉手或兼顧投資,就要避開非住宅、硬傷房、遠郊畫餅大盤等坑,從憑感覺回歸到選籌質量上。

現在深圳樓市最大的機會,其實是賣房置換。把流動性差、沒啥競爭力、板塊能級下滑、樓齡實在太老的房子賣掉,到強勢地段換個核心資產,哪怕價格比心里預期高點,也比繼續(xù)持有這些類型的房子更有安全感。

包括除了學區(qū)資源,其他方面都在降級的老舊學區(qū)房,短期看聲勢浩大,等情緒一過,還是該怎樣就怎樣。

見過不少改善家庭,手上一兩套老舊學區(qū)房,明明有置換需求,在能賣個好價錢的時候總是猶猶豫豫,學區(qū)房熱潮一過,又是悔不當初。

記?。何磥淼?a class="keyword-search" >房地產市場,一定是以改善型需求為主導的市場。只有符合主流趨勢的改善樓盤,才能享受到未來改善市場帶來的更多紅利。

對剛需群體也是一樣,這時候買房,如果想將來置換的時候掌握更多主動權,就不能單純解決有沒有,還要綜合考慮房子的流通性與增值屬性。

這個時代像輛高速列車,有人買了商務座,也有人買了無座票,更多人還在站臺迷茫。財富從來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看誰押注得準。當多數人還在猶豫要不要置換買房時,聰明人早已在財富的終點插好了旗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