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長城汽車默默甩出的2024年度財報如平地春雷——全年營收超2021.9億元、凈利潤126.9億元、扣非利潤同比大漲101.4%——在內卷肆虐、低質低價盛行的態(tài)勢下,長城汽車的財報不啻于汽車行業(yè)春天里的一抹紅色。


長城汽車為什么能逆勢增長、顛覆內卷,是很多人發(fā)出的疑問并且想要到得到的答案。
品 牌 向 上 漸 入 佳 境
2024年長城汽車毛利潤394.49億元,同比增長25.5%;毛利率19.5%,不僅高于比亞迪的19.4%,更遠高于吉利的15.9%。
毛利率提升上,2024年長城汽車是1.3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同樣高于比亞迪的0.9個百分點和吉利的0.6個百分點。
此外,2024年長城汽車單車售價16.3萬元,同比提升2.3萬元,領先于比亞迪的14.5萬元并大幅領先吉利的10.74萬元。毛利率與單車平均售價的雙提升,使得2024年長城汽車賣一臺車的凈利潤超過了1萬元。


銷量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30.9萬輛,占總銷量的25.1%——每賣出四臺車,就有一臺是20萬元以上的車型。

事實上,長城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占比,2022年只有是15.2%,2023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至18.3%,2024年則提升了6.8個百分點,呈現(xiàn)穩(wěn)定且加速式增長。
2024年與2023年長城汽車銷量基本持平,為123萬輛,但2023年營收為1732億元,而2024年的營收則超過了2021元,同比增長16.7%。
在唯銷量論的當下,不乏質疑長城汽車不增長的觀點,但顯而易見的是,營收與凈利潤硬核指標的穩(wěn)步增長,無疑是更具含金量、更具價值的增長。
從毛利率、單車平均售價以及單車利潤這幾個最核心的指標看,長城汽車均是中國傳統(tǒng)車企中的第一,這也很好地說明了長城汽車品牌與產品向上戰(zhàn)略的成功。
寬 而 深 的 技 術 護 城 河
技術是長城汽車的底色,更是鐫刻在這家30多年汽車企業(yè)骨子里的DNA。

網(wǎng)上有評論說,中國大部分車企是賣產品,只有長城汽車是在賣技術;別人搞的是技術魚塘,長城汽車挖的是又寬又深的技術護城河。這評價雖說有幾分主觀贊美的意味,但道出的卻也是無比貼切的事實。
從「寬度」說,長城汽車是目前中國車企動力技術路線最多元的車企,沒有之一:傳統(tǒng)燃油、新能源及氫能源都有全產業(yè)鏈的布局。
從深度看,傳統(tǒng)燃油動力涵蓋4缸發(fā)動機、V6發(fā)動機、H8發(fā)動機以及即將上市的V8發(fā)動機;新能源領域則形成了以Hi4、Hi4-T、Hi4-Z、Hi4-G以及純電為核心序列技術;重要的是,「Hi4科技樹」已經橫跨城市SUV、越野車、皮卡以及商用車四大品類。


一流企業(yè)是做標準,二流企業(yè)做技術,三流企業(yè)做產品。長城汽車完善且多元的技術布局,不僅為未來發(fā)展奠定了更廣闊的空間,而且對汽車行業(yè)技術標準制定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去年10月,長城汽汽車借助Hi4-Z技術發(fā)布,科學嚴謹?shù)貫檫M行了越野分級,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業(yè)標準技術體系。長城汽車之所以能夠率先發(fā)起面向行業(yè)的標準的原因在于,在越野產品以及技術的縱深和寬度都達到了一定高度。

長城汽車越野車型完全覆蓋城市SUV、泛越野及強越野,超強越野產品亦不久后面世;炙手可熱的新能源,長城汽車不僅具備Hi4-T架構,而且還在泛越野Hi4架構上開發(fā)出更加專業(yè)的Hi4-Z。
Hi4-Z是全球首款縱置雙電機混聯(lián)3DHT架構,將解耦四驅系統(tǒng)的前橋部分實現(xiàn)了全域機械驅動能力,結合3擋DHT縱置變速器,能夠實現(xiàn)前橋的「全時全驅」和「真低速擋」,在保證動力系統(tǒng)永不饋電的情況下,還完全避免了單速擋動力構型容易發(fā)生失速的問題。

無論Hi4-T,還是Hi4-Z,均是不同越野場景下新能源越野技術的最優(yōu)解,這也為中國越野在新能源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提供「藍本」。
一定意義上說,長城汽車對技術深厚的布局的初衷,也是基于一個深度全球化汽車企業(yè)的思考。魏建軍在接受采訪也明確表示,長城汽車的產業(yè)鏈既廣又深,要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同動力、不同配置、不同價位的、有高性價比的產品,為用戶創(chuàng)造價值。
智能化層面,長城汽車極具前瞻性的布局了行業(yè)領先的九州超算中心,最大算力達到5EFLOPS,可以應對上百種大規(guī)模訓練的算力需求。
目前,長城汽車端到端的Coffee Pilot Ultra智駕已經涵蓋ADC2.0、3.0和4.0三大智駕平臺,實現(xiàn)不同價格區(qū)間產品匹配不同智駕方案;根據(jù)規(guī)劃,未來長城汽車10萬元級產品將實現(xiàn)無圖高速NOA。

2025年,智能座艙將進化到「更加AI化」、更高階的Coffee OS 4,與目前的Coffee OS 3形成合力,以滿足不同需求用戶的智能化體驗。
去年4月,魏建軍駕駛魏牌藍山智駕版成功挑戰(zhàn)保定、重慶無高精地圖全場城市NOA,成為行業(yè)No.1,人們才認識到長城汽車的實力,并直呼長城汽車后來居上。
但事實上,長城汽車自2011年深耕智能駕駛至今已經有15年了,智駕穩(wěn)居行業(yè)第一梯隊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整合供應商方案的「洗稿」,而是技術積淀與僅6000人的智能化研發(fā)團隊努力的成果。
過去十幾年,長城汽車在技術層面始終堅持「過度投入」的原則,如今產品向上成功地漸入佳境、盈利能力愈發(fā)強勁,本質上說這是從投入期走向回報期的必然。
長 期 主 義 與 消 費 認 知 覺 醒
汽車市場越來越內卷,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在這個內卷的態(tài)勢下保持戰(zhàn)略定力,對每一個車企都是巨大考驗。對長城汽車而言,并未對內卷有任何「術」的回應,而是始終在「道」的長期主義戰(zhàn)略層面做文章。
比如,面對國家對新能源的可觀補貼,長城汽車并沒有也沒有短視地去做油改電,而是投資電池、電機、電控三電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智能化。

另外,一個生動的例子是,為開發(fā)新能源MPV魏牌高山,長城汽車正向開發(fā)出新能源專屬MPV平臺;為保證性能,高山后驅電機是150kW,當時是新能源MPV中功率最大的,但對于空間要求極為苛刻的MPV來說,后橋如此大的電機沒辦法「裝下」,于是工程師就開發(fā)出「異形」電機,滿足了這個需求。
這與有些車企逆向豐田 埃爾法 ( 參數(shù) 丨 圖片 )完全不同,它的后橋電機只能做到45kW,并不是不想放更大的電機,而是逆向開發(fā),沒有多余的空間,而且受制于成本控制無法開發(fā)異形電機,所以最低成本的辦法就是保持一致。平庸的逆向產品,短期看消費者或因沖動而選擇,但長期看這種短視的做法會反噬品牌的美譽度和口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長城汽車長期主義決定了對技術與產品的態(tài)度,而這種態(tài)度又直接拉升了消費者對長城汽車高價值產品埋單的意愿。
新近發(fā)布預售的二代 梟龍MAX ,預售72小時訂單達到10636輛。作為面向經濟型市場的車型,二代梟龍MAX并沒有選擇潛規(guī)則的低質低價,而是恪守技術和品牌。除全系標配二代Hi4四驅,而且在細節(jié)和很多看不見的地方下了很大的功夫。

為營造流暢線條降低風阻與更漂亮的觀感,二代梟龍MAX的D柱外板需要變成黑色,行業(yè)通常做法是將側窗玻璃拆成側窗+黑色塑料件,但哈弗團隊選擇把后備箱小窗的玻璃向后延展到D柱內板外側,但這樣做的代價是技術難度更大、成本更高。
但長城汽車堅持對品質不妥協(xié),聯(lián)合福耀玻璃攻堅8個月,報廢上萬塊側窗玻璃進行工程試驗,成品合格率從10%提高到95%左右,最終實現(xiàn)了量產與設計的一致。其實,像這樣的故事在長城汽車比比皆是。

魏建軍總是自嘲說長城汽車不會營銷,這也是一個事實,但也符合客觀規(guī)律,敬畏心滿滿的工程師不可能成為汽車發(fā)布會上發(fā)言激動到到滿嘴白沫的演員,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一個尊嚴的問題。
就像在經濟型新能源SUV瘋狂試探國標底線、低質低價的趨勢下,長城汽車恪守高品質競爭一個道理——有些無底線你學不會。慶幸的是,無序內卷、拉踩的汽車市場,消費者快速覺醒,而愿意為高品質埋單理性消費者也越來越多。
寫 在 后 面:決定一個企業(yè)高度的永遠不是顯而易見的東西,而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亮眼的財報僅僅是衡量與評判長城汽車發(fā)展質量的一個顯性指標,長期主義的理念與完善成熟的技術體系才是領先的真實力。
當戰(zhàn)略準確無誤,亮眼的利潤不過是水到渠成的「回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