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養(yǎng)生俗語——“春補骨,秋養(yǎng)膘”,意指春季是骨骼生長的黃金期,需注重補鈣強筋;秋季則需儲備能量,為寒冬打基礎。尤其對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孩子來說,春季飲食更需抓住“補骨”這一核心。此時若一味依賴白菜、土豆等家常菜,營養(yǎng)難免單一。不妨試試以下4道高鈣高蛋白的美味,助力孩子骨骼強健、個子躥高!

一、紅燒排骨燉山藥:溫潤滋補,強筋壯骨
食材:豬肋排500克、鐵棍山藥300克、蔥姜蒜、冰糖、八角、香葉、生抽、老抽、料酒。
1. 排骨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焯水,撈出瀝干;山藥去皮切段,泡鹽水防氧化。
2. 熱鍋涼油,放冰糖小火炒至琥珀色,下排骨翻炒裹糖色,加蔥姜蒜、八角、香葉爆香。
3. 倒入2勺生抽、1勺老抽、1勺料酒,加熱水沒過排骨,大火燒開轉小火燉40分鐘。
4. 加入山藥段繼續(xù)燉15分鐘,最后大火收汁,撒蔥花即可。
點評:排骨富含優(yōu)質蛋白和鈣質,搭配山藥健脾益胃,促進營養(yǎng)吸收。山藥中的黏蛋白還能保護關節(jié)軟骨,尤其適合運動量大的孩子。這道菜湯汁濃郁,山藥軟糯,排骨酥爛入味,是春季餐桌的“硬核補鈣菜”。

二、花蛤蝦仁雞蛋羹:海陸雙鮮,補鈣高手
食材:雞蛋3個、花蛤200克、鮮蝦仁100克、溫水(蛋液1.5倍)、鹽、香油、蔥花。
1. 花蛤吐沙洗凈,沸水焯至開口撈出;蝦仁去蝦線,用料酒、鹽腌制10分鐘。
2. 雞蛋加鹽打散,倒入溫水攪勻,過篩去除泡沫。
3. 蛋液倒入蒸碗,放入花蛤、蝦仁,覆保鮮膜扎孔,水開后中火蒸8分鐘。
4. 關火燜2分鐘,淋香油、撒蔥花,趁熱食用。
點評:花蛤鈣含量是牛奶的6倍,蝦仁富含鋅和蛋白質,雞蛋則提供優(yōu)質氨基酸。這道菜將三種“鮮物”融合,口感滑嫩如布丁,營養(yǎng)密度極高。蒸制方式最大程度保留營養(yǎng),尤其適合挑食的孩子。

三、黑椒牛肉粒:焦香濃郁,增肌助長
食材:牛里脊300克、大蒜2頭、黑胡椒碎、生抽、蠔油、淀粉、橄欖油。
1. 牛肉切2厘米見方塊,加1勺生抽、1勺蠔油、1勺淀粉、黑胡椒碎抓勻,腌20分鐘。
2. 大蒜剝瓣,輕拍裂開;熱鍋倒橄欖油,下蒜瓣小火煎至金黃,盛出備用。
3. 原鍋大火燒熱,下牛肉粒快速翻炒至表面焦褐,轉中火煎至內部七成熟。
4. 倒入蒜瓣,撒黑胡椒碎翻炒均勻,裝盤點綴迷迭香即可。
點評:牛肉是“紅肉之王”,富含肌氨酸和鐵元素,促進肌肉合成與骨骼發(fā)育。大蒜經煎制后辛辣消散,焦香四溢,與黑椒牛肉??胺Q絕配。這道菜口感外焦里嫩,香氣撲鼻,能瞬間點燃孩子的食欲。

四、青椒炒紅燒雞塊:高蛋白低脂肪,強體質
食材:散養(yǎng)公雞半只、青椒3個、姜片、冰糖、生抽、老抽、料酒。
1. 公雞剁塊,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焯水,撈出洗凈。
2. 熱鍋涼油炒冰糖至融化,下雞塊翻炒上色,加2勺生抽、1勺老抽、姜片炒香。
3. 加熱水沒過雞塊,中小火燉30分鐘,收汁后盛出。
4. 另起鍋爆香蒜片,下青椒塊炒至斷生,倒入紅燒雞塊翻炒均勻即可。
點評:公雞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低,青椒維生素C含量豐富,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先紅燒后快炒的烹飪方式,既保留雞肉的醬香,又賦予青椒的清爽。整道菜色澤油亮紅綠相間,是下飯的“長高神器”。
春季補骨,絕非一味“喝骨頭湯”,而是需注重蛋白質、鈣、維生素D的協(xié)同作用。這4道菜中,排骨與牛肉提供優(yōu)質蛋白,花蛤與蝦仁補充鈣質,山藥與青椒促進吸收,形成完整的“補骨營養(yǎng)鏈”。每周交替烹飪,既能讓孩子吃得新鮮,又能助其腿腳有勁、個子躥高。趁著春光正好,用一桌美味為孩子打下堅實的成長基石吧!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chuàng),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