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起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咨詢師和來訪者的合作關系。
選擇一位讓你覺得舒服、安全的咨詢師,建立起信任的咨詢關系,并在咨詢當中,抱著協(xié)同工作的態(tài)度,是咨詢能夠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
咨詢師主要進行觀察,呈現(xiàn),澄清,嘗試解釋,也可能酌情給予意見和建議、指導,指出認知模式的誤區(qū),鼓勵來訪者更多表達內心被過度壓抑的部分。
由此,促進人格整合,提高身心發(fā)展水平,從而帶動現(xiàn)實層面的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咨詢效果的產生,不是單方而為,而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西南大學秦旻博士2010年在其博士論文《門診心理治療的效果評價研究》中介紹:
“在綜合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國外研究者認為26次是比較合適的心理咨詢次數(shù)。“?
門診心理治療效率:5次會談治療后有1/4(25%) 患者達到臨床顯著效果,8次會談后半(50%)數(shù)患者可以獲得臨床顯著效果,17次會談后將會有3/4(75%)患者達到臨床顯著效果。
至少有75%的人能夠從中獲益,包括情緒和行為等癥狀的改善心理困擾問題的解決、自我認知及與他人互動方式變化、甚至深層的人格層面的變化等。?
心理咨詢不是“一次見效”的,心理咨詢一般持續(xù)多次,8~30次是比較普遍的咨詢次數(shù)。美國心理學會(APA)官網中一項主要的研究表明,50%的來訪者在8次咨詢后呈現(xiàn)好轉,而75%的來訪者在接受咨詢6個月后明顯好轉。
當你在咨詢期間如果對咨詢效果感到懷疑、不滿等,請一定和咨詢師表達你的真實感受,也許這恰恰是能夠使得你獲得突破性效果進展的契機。??????

一、心理咨詢VS自己調整
根據1991年發(fā)布的【心理咨詢的效果】論文研究,8周的咨詢可以讓超過50%的來訪都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在沒有進行咨詢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稍微改善。?
二、心理咨詢VS藥物治療
與單純使用藥物治療相比,配合心理咨詢達到的療愈效果可以保持更長時間。
尤其在抑郁與焦慮的治療中,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可以獲得一系列的自我調節(jié)技能,在咨詢已結束后依然可以使用這些技能保持、或者進一步改善療愈效果。???????

相對而言,人本能上會排斥痛苦,但痛苦具有極大的價值,通常都是痛苦才讓我們直面自己,開始想,也許我的生活方式不對,也許是哪里有了問題,我得改變了。
基本上,大多數(shù)來訪者都是痛苦把他們推到咨詢師面前的。當你和咨詢師討論生活中的那些痛苦時,咨詢師給予支持、共情和更深入的“理解”,幫助你逐漸理解自己的痛苦,明白自己的痛苦背后的“故事”。
有的時候,痛苦真的消失了;有的時候,痛苦還在。但你發(fā)現(xiàn),你的人格變得更加有力量,以前是問題籠罩住了你的自我,而現(xiàn)在問題只是你的自我的一部分,你變得可以容納痛苦,它已經不再讓你失控了。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4.5萬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yè)、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