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大家葉橘泉:一張溫膽湯12個加減解決13類疾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溫膽湯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經(jīng)典方劑,在經(jīng)方大家葉橘泉老先生的手中,更是將一首溫膽湯靈活化用成解決十余種疑難雜癥的百變良方。

處方組成:竹茹6~12g,茯苓9~15g,半夏6~12g,枳殼6~12g,陳皮9~15g,甘草3~9g,干姜3~6片,大棗2~4枚,水煎服。

臨證直覺診斷(一)——辨證

頭暈目眩,惡心欲吐,焦慮不安,驚悸不寧。虛煩不眠,夜間多夢。動則出汗,體重倦怠,食欲不振。舌質(zhì)偏紅或紅,苔白膩,脈滑或弦滑。

臨證直覺診斷(二)——辨病

1.梅尼埃病。

2.高血壓病。

3.腦動脈硬化性癡呆癥。

4.心律失常。

5.冠心病所致的心絞痛。

6.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辨證、辨病、辨體質(zhì)七十年臨床心得——

7.抑郁癥。

8.精神分裂癥。

9.頑固性失眠。

10.慢性胃炎。

11.胃/十二指腸潰瘍。

12.帕金森病。

13.小兒夜啼。

臨證直覺診斷(三)——辨體質(zhì)

神經(jīng)體質(zhì),體格中等或略胖。容易緊張驚悸,失眠不安。

慎用或禁忌

孕婦或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或禁用本方。

臨床加減應用

1.梅尼埃病 本方加鉤藤、澤瀉、茯苓。

2.高血壓病 本方加白菊花、連錢草、決明子。

3.腦動脈硬化性癡呆癥 本方加遠志、丹參、石菖蒲。

4.心律失常 本方加全瓜蔞、郁金、天竺黃。

5.冠心病所致的心絞痛 本方加丹參、山楂子、鮮魚腥草。

6.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本方加玉竹、朱砂、龍骨。

7.抑郁癥 本方加酸棗仁、夜交藤、珍珠母。

8.精神分裂癥 本方加馬寶、鬼箭羽、景天三七。

首位提出“方證學”概念的經(jīng)方臨床大家——

9.頑固性失眠 本方加酸棗仁、珍珠母、龍齒。

10.慢性胃炎 本方加麥芽、砂仁、玫瑰花。

11.胃/十二指腸潰瘍 本方加木香、川楝子、白及。

12.帕金森病 本方加鉤藤、厚樸、靈磁石。

13.小兒夜啼 本方加山楂肉、貝母、雞內(nèi)金。

作者七十年臨證醫(yī)案與心得

抑郁癥

姚某,女性,40歲,干部。1970年2月初診。

患者自訴數(shù)月前下放到五七干校以來,由于政治審查等問題的干擾,情緒一直處于低落狀態(tài)。自覺胸悶心悸,不思飲食,嘔吐呃逆。失眠嚴重,且常在睡夢中驚醒。白天焦慮不安,頭重頭暈,身倦乏力。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作脹。癥狀嚴重時情緒悲觀絕望,甚至厭世。幾個月來體重減輕了十來斤。

患者在五七干校中心醫(yī)務室內(nèi)科就診,服藥及接受理療后未見顯效,因而轉(zhuǎn)來中醫(yī)科。診見患者體格中等,沉默少言,表情緊張,腹部臍周較硬,按之稍有壓痛。舌質(zhì)偏紅,苔白膩,脈弦滑。

先從疏肝解郁著手,方選柴胡疏肝散?;颊叻?劑后自覺頭重頭暈略有好轉(zhuǎn),食欲亦有增進,但是胸悶心悸、嘔吐呃逆、乳房作脹、焦慮不安、夢中驚醒等癥仍較顯著??紤]到患者乃屬膽胃疏泄失調(diào),改用清膽和胃法,投以溫膽湯加味:

竹茹9g,茯苓12g,半夏9g,枳殼9g,酸棗仁12g,夜交藤12g,陳皮9g,甘草3g,干姜3g,大棗3枚,水煎服。

囑患者先服3劑。

二診:患者服藥3劑后,自覺胸悶心悸、嘔吐呃逆、乳房作脹等癥有顯著改善,焦慮不安,夢中驚醒之癥亦有明顯減輕,囑再服溫膽湯加味7劑。

三診:此次藥后患者諸癥皆失。為鞏固療效,仍囑繼續(xù)服用原方。

患者前后共服溫膽湯加味六十余劑。經(jīng)隨訪患者1年,未見復發(fā)。

提示:文中處方,請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