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g,陳皮9~15g,甘草3~9g,干姜3~6片,大棗2~4枚,水煎服。

4.心律失常。
5.冠心病所致的心絞痛。
6.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辨證、辨病、辨體質(zhì)七十年臨床心得——
7.抑郁癥。
8.精神分裂癥。
9.頑固性失眠。
10.慢性胃炎。
11.胃/十二指腸潰瘍。
12.帕金森病。
13.小兒夜啼。

2.高血壓病 本方加白菊花、連錢草、決明子。
3.腦動(dòng)脈硬化性癡呆癥 本方加遠(yuǎn)志、丹參、石菖蒲。
4.心律失常 本方加全瓜蔞、郁金、天竺黃。
5.冠心病所致的心絞痛 本方加丹參、山楂子、鮮魚腥草。
6.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本方加玉竹、朱砂、龍骨。
7.抑郁癥 本方加酸棗仁、夜交藤、珍珠母。

11.胃/十二指腸潰瘍 本方加木香、川楝子、白及。
12.帕金森病 本方加鉤藤、厚樸、靈磁石。
13.小兒夜啼 本方加山楂肉、貝母、雞內(nèi)金。
作者七十年臨證醫(yī)案與心得
抑郁癥
姚某,女性,40歲,干部。1970年2月初診。
患者自訴數(shù)月前下放到五七干校以來,由于政治審查等問題的干

疏泄失調(diào),改用清膽和胃法,投以溫膽湯加味:
竹茹9g,茯苓12g,半夏9g,枳殼9g,酸棗仁12g,夜交藤12g,陳皮9g,甘草3g,干姜3g,大棗3枚,水煎服。
囑患者先服3劑。
二診:患者服藥3劑后,自覺胸悶心悸、嘔吐呃逆、乳房作脹等

發(fā)。
提示:文中處方,請?jiān)趯I(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竹茹
【性味】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茯苓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入心、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半夏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枳殼
【性味】苦辛,涼。
【歸經(jīng)】入肺、脾、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陳皮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干姜
【性味】辛,熱。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次喘咳,風(fēng)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
大棗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bǔ)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遠(yuǎn)志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入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丹參
【性味】苦,微溫。
【歸經(jīng)】入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血崩帶下,癥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jié)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石菖蒲
【性味】辛,微溫,
【歸經(jīng)】入口、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fēng),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zé)?,胃痛,腹痛,風(fēng)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