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成長空間,助力孩子快樂、自信、受歡迎,近日,區(qū)委政法委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內容之一——“走進心靈港灣”,攜手天山路街道心理服務工作站來到天山第一小學,教會家長擁抱和理解孩子,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外界壓力,家長難免逐漸迷失方向,失去了與孩子的有效溝通?!鄙虾J邪子裉m開心家園家庭服務社心理咨詢師梅蘭表示,在接待家長咨詢時感到,在焦慮情緒的“催促”下,孩子成了一些父母宣泄內心壓力的出口。其實,家長不需要揚手掌、吼叫,也不需要過度的哄騙、溺愛,可以順勢而為,給孩子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fā)現,“很關鍵”往往容易引起家長的焦慮,如小學一年級“很關鍵”、小升初“很關鍵”……“很關鍵”伴隨著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家長對孩子教育投入的競爭越激烈,若孩子卻并未按照家長的期待成長,這就會讓家長更容易處在焦慮之中。

其實,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改變的不是孩子,往往是家長自身。很多時候,讓孩子成長得快樂、自信,并不完全取決于資金的投入,而取決于健康、融洽的家庭氛圍,關鍵在于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無條件的愛和自主選擇權,幫助孩子獲得內在力量,以便他們更好地獨立面對人生中一個個“很關鍵”的階段。

活動現場,梅蘭詳細地分析故事、講解實踐方法,直擊當代父母焦慮的核心根源,幫助家長放下育兒焦慮,收獲教養(yǎng)智慧。她表示,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與孩子的關系,樹立科學的育兒觀,既要“看見”孩子的成長,也要強化自我的提升,走出傳統(tǒng)的“讓孩子成才”的教養(yǎng)誤區(qū),實現教養(yǎng)思維的全面升級。

“混亂和無序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家長要學會巧妙地平衡引導和放手,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性格,迎接社交中的挑戰(zhàn)?!泵诽m說道,首先,要讓孩子有渠道表達自身感受,建立起與家長溝通的平臺;其次,家長要學會感同身受地換位思考,親子在更高的高度實現共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適度給孩子自由發(fā)揮和探索的空間尤為重要,激發(fā)孩子自身潛力,摒棄用‘斧頭’雕琢,改為用愛灌溉,讓孩子變得和善和堅定。”現場,一些家長深有感觸地分享心得、交流體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撰稿/攝影:閆 漫

編輯:陳 莎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