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電影中的幾個片段確實讓人看著很爽。實際上周處除三害是有歷史典故的,雖然這個典故有可能是虛構的。

周處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周魴之子,因其英勇善戰(zhàn),成為后三國時代的著名將領。

周魴,知曉他的人應該不多。周魴以智謀著稱,曾模仿周瑜和黃蓋的詐降計,成功欺騙曹魏大司馬曹休,使其帶著大軍深入吳地,最終遭到伏擊而大敗。

再來說說周處,周處從小習武,擁有過人的力量和勇氣,他的性格開朗直爽,但也因行事魯莽、不拘小節(jié),常給周圍的百姓帶來困擾。他常常與人發(fā)生沖突,史書上說他未弱冠便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

二十歲那年,周處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生活,決心改變。在一次與鄉(xiāng)親們的交流中,他得知村里有“三害”:南山上的猛虎、長橋河下的蛟龍,以及他自己。周處決定除去這兩大禍害,他成功打死了猛虎,斬殺了蛟龍。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數(shù)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

“人謂死,皆相慶賀”,鄉(xiāng)民們以為老虎、蛟、周處這三“害”都死了呢,所以大肆慶賀。周處發(fā)現(xiàn)盡管他已除掉兩害,但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并沒有改變。

他意識到,要徹底顛覆過去的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于是,他選擇離開家鄉(xiāng),尋找改變的機會。

在陸云的鼓勵下,周處投身仕途,歷仕于東吳和西晉。在晉朝期間,他既擔任過武將,平定內亂,又擔任過文官,解決懸案,發(fā)展生產,深受百姓愛戴。他還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著有《風土記》,為后世研究地方習俗和風土人情提供了重要資料。

然而,周處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在元康六年的齊萬年叛亂中,他被司馬肜(róng)陷害,被迫率領五千人迎戰(zhàn)數(shù)倍于己的敵軍。周處英勇奮戰(zhàn),最終力竭而死。他的英勇事跡和忠誠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但是,但是,周處知錯自新除三害的故事基本可以斷定是虛構的

根據《周處傳》和《陸機傳》的考證,周處去世于惠帝元康七年,享年六十二歲。推算他的生年,應當是在吳大帝赤烏元年。陸機去世于惠帝太安二年,享年四十三歲。推算他的生年,應當是在吳景帝永安五年。赤烏和永安相隔二十多年,當周處于弱冠之年時,陸機尚未出生。因此,說周處去東吳尋找二陸兄弟,難免是對事實的誤解。

另外,根據《陸機傳》的記載,陸機在二十歲時吳國已經滅亡,他退居故鄉(xiāng)。也就是說,在吳國未滅亡之前,陸機從未回到過吳國。有人認為周處尋找二陸兄弟是在吳國滅亡之后,這也是錯誤的。根據吳國滅亡的年份,周處當時也已經四十三歲,已經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根據傳記記載,周處在吳國擔任東觀左丞、無難督。所以當王渾登上建鄴宮時,周處有對王渾的言論。如果吳國滅亡之后,周處才立志好學,那么東觀左丞、無難督又是誰呢?由此推斷,可以知道《世說新語》中的內容全都是錯誤的。

不過,周處的一生確實有些傳奇色彩。他既是勇猛的將領,又是智慧的謀士;既是不羈的游俠,又是勤政愛民的官員。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出身如何,只要有勇氣、智慧和毅力,都能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