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鐫刻在山石上的書法瑰寶

——浯溪碑林寫生隨記

文 魏懷亮

2025年3月25日,應湖南省畫院之邀,我參加了“漫步山水間”采風寫生活動,來到了永州。永州,這座充滿詩意與歷史韻味的城市,如同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而浯溪碑林,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的篇章。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浯溪碑林景區(qū)。這里,蒼崖石壁,瀕臨湘江,巍然突兀。一踏入景區(qū),仿佛踏入了一條時光的隧道,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浯溪碑林,這個匯聚千年文化底蘊的地方,藏有自唐至民國等不同歷史時期的石碑505塊,篆、隸、楷、行、草諸體兼?zhèn)?,宛如一本“石頭上的書法字帖” ,讓人沉醉于書法藝術(shù)之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對浯溪碑林并不陌生,最早一次來是二十多年前。那時我對書法藝術(shù)的理解還比較表面,只是被這里歷代的書法摩崖石刻所震撼。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心境已截然不同。作為一名畫家,我更加懂得欣賞這里的歲月滄桑與細節(jié)神韻。

在眾多的石刻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唐代元結(jié)撰文、顏真卿書寫的《大唐中興頌》。此碑高寬各約450厘米,36行計140字,以其“文絕、字絕、石絕”被譽為“摩崖三絕” 。站在碑前,我久久凝視,仿佛能看到當年顏真卿揮毫潑墨的場景。那雄渾大氣的字體,端莊穩(wěn)重的結(jié)構(gòu),無不展現(xiàn)出大唐盛世的風采。這不僅是顏真卿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的代表作,更是對那段歷史的生動見證。元結(jié)將對大唐中興的期盼,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顏真卿則用他的書法,賦予了這些文字以靈魂。二者的結(jié)合,成就了這一震古爍今的書法瑰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大唐中興頌》,碑林中還鐫刻有米芾、黃庭堅、何紹基等書法大家的作品。米芾的瀟灑飄逸,黃庭堅的縱橫奇崛,何紹基的剛健婀娜,每一種風格都獨具魅力。他們在這片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也為后世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范本。何紹基,這位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代詩人、書法家,他的書法熔鑄古人,自成一家。楷書取顏字結(jié)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摻入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氣,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 。行草書更是融篆、隸于一爐,駿發(fā)雄強,獨具面貌。他一生豪飲健游,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在浯溪碑林留下的作品,也是他藝術(shù)生涯的精彩篇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永州,這座孕育了眾多書法大家的城市,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懷素。懷素,唐代著名書法家,和張旭齊名,有“顛張醉素”之稱,以狂草而聞名于世,史稱“草圣” 。他雖為出家人,但好飲酒,酒酣興發(fā)之時,寺壁屏障、衣裳器具等都可成為他的書寫載體,世人謂之“醉僧”“狂僧” 。他的草書,用筆圓勁有力,使轉(zhuǎn)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李白稱贊他“草書天下稱獨步”,其作品在宋朱長文《續(xù)書斷》中被列為妙品,并謂之“如壯士拔劍,神采動人” 。在永州,懷素留下了許多傳說和故事,也留下了他的書法遺跡。他的草書作品,如《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等,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

漫步在浯溪碑林,我一邊欣賞著這些珍貴的書法石刻,一邊思索書法與繪畫,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在精神內(nèi)涵上卻是相通的。它們都源于生活,源于藝術(shù)家對世界的感悟和理解。這些書法大家們,用他們的筆墨,將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對生活的熱愛融入到作品中,讓后人能夠透過這些作品,感受到他們所處的時代和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魏懷亮)

編輯/唐源露

編審/王藝云

簽發(fā)/陳 彪

整理編輯|藝韻文藝專題

編輯發(fā)稿|湘韻丹青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