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峻
寒食之節(jié),肇自春秋;忠烈之風(fēng),垂于今古。晉文流徙,子推割股以奉君;綿山焚燼,遺臣抱木而明志。冷煙斷火,千載悲歌;青史留名,無愧九泉。遂以此文,述其浩氣,銘此丹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維暮春,序?qū)俸?。煙銷三晉,火燼萬家。
溯其源也,乃晉室多舛,驪姬構(gòu)禍。太子含冤,公子奔狄。重耳流離十九載,衣不蔽體;從臣輾轉(zhuǎn)八千里,食難果腹。衛(wèi)君閉戶,饑腸轆轆而乞食;曹伯窺浴,赤子惶惶以蒙羞。
當(dāng)是時也,介子推割股啖君,忠肝似鐵;狐偃謀劫醉主,義膽如虹。割肉不言功,寧守清貧于草野;焚山終抱節(jié),甘隨老母赴幽冥。
嗟乎!文公悔淚,綿山易名;百姓哀思,冷食成俗。禁煙火以寄懷,插楊柳而招魂。寒燕銜悲,蛇盤兔伏;青精飯冷,餳粥香凝。
至若韓翃詠“飛花御柳”,東坡嘆“烏銜紙錢”。寒食之詩,皆染孤臣血淚;清明之雨,長縈孝子哀思。唐編《開元禮》,野祭入典章;宋賦《新火》篇,冷灰燃新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漸矣,節(jié)俗淹淪,清明代續(xù)。雖禁火未延續(xù)后世,而風(fēng)骨存于千秋。子推之志,豈獨忠君?乃在功成身退,不言祿利;政清民安,但求節(jié)義。遂使四海同寒食,千秋仰一人是也。
悲哉介山,煙銷焦木;嘆矣寒食,神愴方寸。
冷灶猶存,憶割股奉君之烈,也嘆其愚忠;青松不老,銘焚身守節(jié)之貞,或取其鏗然。今賦寒食,非獨緬古賢,亦欲警今人:忠義之道,當(dāng)承于血脈;清明之志,莫忘乎初心。
詩曰:
割股當(dāng)年事已遙,綿山余燼未曾消。
寒食一脈傳千古,冷食猶存氣節(jié)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