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清明節(jié),家里總是忙碌又溫馨。爺爺會早早起床,揉面做青團,奶奶則在灶臺前煎蛋餃,燉一碗熱乎乎的芋頭湯。那時候日子簡單,家里不富裕,可這些味道卻讓人覺得滿足又踏實。爺爺常說:“清明吃這幾樣,傳統(tǒng)認為寓意好,能帶來平安和好運?!比缃?,老人不在了,但每逢清明,我還是會照著他們的做法,做上這三道美食,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年代,圍著飯桌聽他們嘮家常。明天就是清明節(jié)了,不管家里條件如何,不妨試試這三樣,簡單又美味,帶著滿滿的回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食材部分

1. 青團(4個量)

  • 艾草(鮮):200克,可用菠菜代替

  • 糯米粉:200克,可用粘米粉代替

  • 紅豆沙:150克,可用花生醬代替

  • 食用油:1勺(15毫升)

  • 水:適量(約100毫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蛋餃(6個量)

  • 雞蛋:3個,可用鴨蛋代替

  • 豬肉末:100克,可用雞肉末代替

  • 蔥:1根(10克),可用香菜代替

  • 鹽:1小勺(3克)

  • 生抽:1勺(15毫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芋頭湯(2人份)

  • 小芋頭:300克,可用土豆代替

  • 姜:2片(5克),可省略

  • 鹽:1小勺(3克)

  • 水:500毫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步驟說明

青團

處理艾草

艾草洗凈煮5分鐘,撈出剁碎,加水?dāng)嚦赡唷?/p>

和面團

糯米粉加艾草泥揉成綠色面團,稍軟不粘手。

包餡料

面團分4份,包入紅豆沙,搓圓壓扁。

蒸制

蒸鍋水開后,上屜蒸15分鐘,刷油防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蛋餃
調(diào)餡:肉末加蔥花、鹽、生抽拌勻,腌10分鐘。
煎蛋:雞蛋打散,小火煎成薄蛋皮,盛出備用。
包蛋餃:蛋皮包少許肉餡,對折捏緊邊緣。
煮熟:水開放入蛋餃,煮5分鐘至浮起即可。

芋頭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芋頭湯

準(zhǔn)備芋頭:芋頭去皮洗凈,切小塊,姜切片。
煮湯:冷水下鍋煮沸,小火燉20分鐘,加鹽調(diào)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貼士

  1. 青團面團別太干

    加水時少量多次,避免太硬不好包。

  2. 蛋餃火候要小

    蛋皮煎太厚會破,影響口感。

  3. 芋頭去皮戴手套

    防止手癢,小塊更易煮爛。

  4. 青團蒸好刷油

    不然粘在一起不好分開。

  5. 剩菜可冷藏

    第二天加熱味道依然好,吃完暖心。

這三道美食,青團軟糯香甜,蛋餃鮮嫩可口,芋頭湯清淡暖胃,都是清明時節(jié)受歡迎的傳統(tǒng)味道。做起來不難,花不了多少錢,卻能讓家里充滿節(jié)日的氣氛。你們小時候,清明節(jié)都吃些什么呢?有沒有特別的回憶想跟大家分享?歡迎留言說說,咱們一起聊聊那些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