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太陽黃經(jīng)45度,立夏到了。這個節(jié)氣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成型,《逸周書》里寫得明白:“立夏之日,螻蟈鳴?!惫湃擞^察到青蛙開始鳴叫、蚯蚓鉆出地面、王瓜藤蔓瘋長,便知道夏天來了。那時候的帝王會帶著百官穿紅衣、佩紅玉,跑到南郊舉行迎夏儀式,祭祀掌管夏天的炎帝和火神祝融,祈求風調(diào)雨順。

為啥叫“立夏”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币馑际钦f,春天種下的莊稼到這時候都“假裝”長大了。其實是氣溫回升,萬物進入瘋長期,小麥抽穗、油菜結莢,連茶樹的芽頭都長得特別快,農(nóng)民們開始忙著插秧、施肥、除草,真正的農(nóng)忙季來了。“立夏5不吃,吃了夏難安”,哪5不吃?5月5日立夏,叮囑家人忌嘴。

1. 吃立夏飯:赤橙黃綠青的儀式感
南方人講究“立夏吃一飯,力氣長一擔”。最經(jīng)典的是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五種豆子和糯米一起煮成“五色飯”,杭州人還要加烏飯樹葉,煮出紫黑色的糯米飯,據(jù)說吃了能祛風敗毒,蚊子都不敢叮。在江西,婦女們會湊七家的茶葉煮“七家茶”,配上蜜餞和大麥茶,鄰居們互相贈送,寓意“一夏不生痱”。

2. 稱體重:老秤桿上的健康密碼
立夏稱體重的習俗起源有個有趣的傳說:三國時阿斗投降魏國,諸葛亮怕他被虧待,每年立夏讓孟獲去洛陽稱體重。后來這習俗傳到民間,村口架起大木秤,孩子們坐在籮筐里稱重,司秤人會喊:“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稱完還要吃雞蛋,說是“立夏吃蛋,石頭踩爛”,其實是補充蛋白質(zhì),預防苦夏。

3. 嘗三鮮:舌尖上的時令盛宴
“立夏見三新”,各地的“三鮮”不一樣。蘇州人吃櫻桃、青梅、麥子祭祖;無錫人啃黃瓜、杏子;杭州人更講究,要吃“三燒五臘九時新”——燒餅、燒鵝、燒酒配黃魚、臘肉、櫻桃、鰣魚等。最有意思的是南京的“地三鮮”:蠶豆、莧菜、黃瓜,吃完還要把莧菜湯一飲而盡,討個“鴻運當頭”的彩頭。

立夏5不吃
1. 生冷食物:脾胃經(jīng)不起“冰火兩重天”。立夏后氣溫升高,但人體陽氣還沒完全適應。這時候吃冰西瓜、喝冰啤酒,就像給脾胃澆了一盆冷水。中醫(yī)說“夏氣通于心”,冷飲會讓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我有個朋友去年立夏貪涼,結果上吐下瀉進了醫(yī)院,醫(yī)生說這叫“寒包火”,外熱內(nèi)寒最傷人。

2. 油膩食物:小心“滯夏”沒胃口。油炸食品、紅燒肉這些油膩的東西,立夏后真得少吃。氣溫高,人體消化酶活性降低,吃太多肥肉容易腹脹、腹瀉?!蹲裆斯{》里說“雖大熱不宜吃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就是怕傷了脾陽。我媽每年立夏都會煮綠豆湯,她說“綠豆解百毒”,比喝奶茶強多了。

3. 辛辣食物:心火遇上辣椒更“暴躁”。川菜、火鍋這些重口味,立夏后要收斂點。辣椒、花椒會刺激胃黏膜,還容易讓人上火。我鄰居張阿姨就愛吃辣,立夏后臉上長了好多痘痘,去看中醫(yī),醫(yī)生說她“心火旺”,讓她多吃點苦瓜、蓮子心。

4. 隔夜飯菜:高溫天的“隱形殺手”。隔夜菜在30℃的室溫下放一晚,亞硝酸鹽含量能翻10倍。去年新聞里有個大爺吃了隔夜的涼拌木耳,結果食物中毒。老輩人說“立夏隔夜菜,吃了生惡瘡”,雖然夸張,但確實有道理。夏天做飯最好現(xiàn)做現(xiàn)吃,剩菜要放冰箱,而且別超過24小時。

5. 過咸食物:血壓跟著氣溫一起飆升。腌菜、臘肉這些高鹽食物,立夏后要少吃。高溫下人出汗多,鈉流失快,再吃太咸容易水腫,血壓也會升高。我爸有高血壓,醫(yī)生叮囑他立夏后每天鹽不超過5克,炒菜都改用低鈉鹽了。

夏天屬火,對應心臟??梢远喑渣c紅豆、紅棗、櫻桃。我每天早上喝一碗桂圓紅棗粥,甜甜的,喝完感覺心里暖暖的。中午再吃個涼拌西紅柿,酸酸的能斂汗生津。
濕氣重的人,試試四神湯:茯苓、蓮子、芡實、山藥一起煮,健脾又安神。廣東人最愛用冬瓜煲老鴨湯,清熱又利水。上周我用薏米、赤小豆煮了鍋湯,喝完感覺身體輕快了不少。

早上6點到8點,傍晚5點到7點,適合散步、打太極拳。千萬別在大太陽底下跑步,容易中暑。我每天傍晚去公園快走半小時,出點汗,晚上睡得特別香。
立夏后晝長夜短,中午一定要瞇一會兒。趴在桌上睡容易壓著手,我買了個折疊床,每天睡20分鐘,下午工作都不犯困了。記得別睡太久,超過1小時反而更累。

立夏不是個普通的節(jié)氣,它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生存智慧。那些“5不吃”的禁忌,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身體要和自然同步。現(xiàn)在雖然有空調(diào)、冰箱,但該忌口的還是得忌,該順應的還是得順應。
今年立夏,不妨試試這些老習俗:煮一鍋五色飯,稱稱體重,再和家人斗斗蛋。記?。?a class="keyword-search" >生冷油膩要少吃,清淡養(yǎng)心才是真。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過夏天,健健康康迎豐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