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多以來,造車新勢力們,真的是風光無限。
比如理想、問界、小米、小鵬、零跑等等,大家憑借著智能化功能出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喜歡。
甚至有些人買這些新勢力,沖著就是其智能化功能,特別是智駕功能買的。

畢竟新勢力們在智駕上,確實表現(xiàn)更突出,很多人更是稱自己的智駕是自動駕駛,是無限接近L3,XX公里零接管,可以車位到車位,端到端……
相對而言,傳統(tǒng)車企,雖然在新能源上也有布局,但確實在智駕功能上,相對于這些新勢力們,表現(xiàn)會遜色一點點。
所以造成了新勢力們,越來越重視智駕,宣傳也越來越過火,然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智駕,而買新勢力,也越來越相信智駕,覺得可以替代人類開車了。

但是,大家也清楚,因為一些人太相信智駕功能,居然在汽車中睡覺,雙方離開方向盤等,導致發(fā)生了眾多的事故。
于是近日,工信部發(fā)布了《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產(chǎn)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公告》,從宣傳、使用、部署等多個維度,給智駕功能劃定了12條細則。
以后不能再加自動駕駛,它就是輔助智駕,車企也不能再去瘋狂吹牛了,官方明顯是在給狂熱的智駕降溫,為安全護航。

畢竟目前所有的智駕,都達不到自動駕駛的功能,只是輔助而已,而如果讓駕駛人錯誤的認為,可以替代人類開機,那就太危險了。
而對于官方給智駕降溫,我覺得對于新勢力們而言,就壓力山大了,而對那些傳統(tǒng)車企,特別是傳統(tǒng)車企轉型而來的新能源車企們,就是大利好了。
為什么,這些傳統(tǒng)車企們,相比于新勢力們,其實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智能化方面,畢竟傳統(tǒng)車企有傳統(tǒng)車企們的風格和特點,更為謹慎一點,智能化方面,沒有那么激進。

以前新勢力們瘋狂卷智駕,且不斷的吹牛營銷,所以說,不管是智駕能力,還是營銷能力,傳統(tǒng)車企們確實拼不過。
但傳統(tǒng)車企們也有自己的強處,比如工藝管理、銷售渠道、售后服務、造車基礎等等,這些是新勢力們比不上的。
以前消費者們,過份的被智駕洗臉,忽視了傳統(tǒng)車企們的這些優(yōu)點,覺得智駕才是未來,導致傳統(tǒng)車企被吐槽,而如今官方出手,大家的智駕都是輔助,就到了拼其它各種硬實力的時候了,所以新勢力們,我覺得壓力會更大一些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