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湯治不好的心悸,試試這個(gè)方準(zhǔn)沒錯
心慌在臨床一般稱為 “心悸”,是日常生活許多人都經(jīng)歷過的情況。從西醫(yī)學(xué)角度講,早搏、房顫或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都可能引起心悸。而在中醫(yī)學(xué)中,學(xué)習(xí)過《傷寒論》的讀者一定對“脈結(jié)

治當(dāng)溫扶心腎之陽,祛除濕氣,方擬補(bǔ)坎益離丹扶助心陽,合真武湯溫腎利水:桂心30g,白芍25g,附子30g,白術(shù)
炙甘草15g,龍骨30g,牡蠣30g,生姜10片,大棗10枚。7劑。
復(fù)診:心悸發(fā)作減少,余癥亦輕。附子(大毒)加至40g,同時(shí)

動悸),是陽分大虛,虛極生寒,非姜附辛熱不為功,若用此藥(炙甘草湯),是速其死也。”顯然認(rèn)識到這一點(diǎn)。本例即是如此,患者所現(xiàn)之癥皆陽虛陰盛之象,“非姜附辛熱不為功”,前醫(yī)用炙甘草湯不效勢在必然,且這種誤治較為普遍,關(guān)鍵是這里有陰陽之異。
提示:文中處方,請?jiān)趯I(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桂心
【性味】辛;甘;性溫
【歸經(jīng)】脾;胃;肝;腎
【功能主治】溫脾胃;暖肝腎;祛寒止痛;散瘀消腫。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瘀滯痛經(jīng);血??;腸風(fēng);跌打腫痛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jīng)不調(diào),自汗,盜汗。
附子
【性味】辛甘,熱,有毒。
【歸經(jīng)】入心、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bǔ)火助陽,散寒除濕。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白術(shù)
【性味】苦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bǔ)脾,益胃,燥濕,和中,安胎。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炮姜
【性味】辛、熱。
【歸經(jīng)】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溫經(jīng)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海蛤
【性味】咸,平。
【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手足太陽、陽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化痰,軟堅(jiān)。治熱痰喘嗽,水腫,淋病,癭、瘤,積聚,血結(jié)胸痛,血痢,痔瘡,崩漏,帶下。
茯神
【性味】甘淡,平。
【歸經(jīng)】入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利水。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紅參
【性味】甘、微苦,溫。
【歸經(jīng)】歸脾、肺、心經(jīng)。
【功能主治】大補(bǔ)元?dú)?,?fù)脈固脫,益氣攝血。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氣不攝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甘草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龍骨
【性味】甘澀,平。
【歸經(jīng)】入心、肝、腎、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鎮(zhèn)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牡蠣
【性味】咸,微寒。
【歸經(jīng)】歸肝、膽、腎經(jīng)。
【功能主治】重鎮(zhèn)安神,潛陽補(bǔ)陰,軟堅(jiān)散結(jié)。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疬痰核,癥瘕痞塊。煅牡蠣收斂固澀。用于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吞酸。
生姜
【性味】辛,微溫。
【歸經(jīng)】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大棗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bǔ)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