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廈門的第一場土拍,爭議頗大:

1、有人說,開局就是將軍祠這種核心王炸,積蓄了各家房企集攻,最終溢價率僅9.2%,樓面價5.25萬/㎡,相當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有人說,近幾年,廈門所有區(qū)域的起拍價全部下行,價值大打折扣;
3、有人說,綠城首次進入廈門,中海回歸,外來房企的新鮮血液,才是對后市最大的認可;
4、有人說,建發(fā)集中布局的板塊,皆在灣湖景觀板塊,也將是廈門最集中資源打造的區(qū)域,例如,五緣灣超10個項目,馬鑾灣樂活島第7子,湖邊水庫第6子。
5、有人說,五緣灣天琴灣北側地塊赫然出現(xiàn)在今年的計劃名單,很多房企都在蓄能等這幅地塊,這個地塊會成為五緣灣又一個一線灣景盤,此前2008年的時候,天琴灣地塊1.2萬/㎡樓面價成為全國單價地王,現(xiàn)如今,單憑“學區(qū)+五緣灣”就不愁賣;
6、也有人問,在這輪經濟復蘇和資產價值重估的浪潮中,廈門是否能夠脫穎而出?
一、樓面價:
近一年來,除了將軍祠的兩幅地塊突破5萬/㎡,其余均以底價成交(不分島內外)。
2024年廈門共成交13幅,從土拍成交數(shù)據看,島內樓面價:4-6.26萬/㎡,其中,僅將軍祠地塊溢價率41%,其余均以底價成交。


2024年賣家擬定的樓面價,島內:將軍祠>五緣灣鐘宅>湖邊水庫>東渡;
島外:馬鑾灣樂活島、海滄東嶼CBD、集美西亭、翔安東山、集美橋頭>翔安劉五店>翔安彭厝。
由圖表可見,2024年島內大部分地塊成交樓面價大部分低于4.5萬/㎡,五緣灣鐘宅地塊4.4萬/㎡,湖邊水庫4.1~4.4萬/㎡,湖里東渡4萬/㎡。

而島外:去年第一拍3月以馬鑾灣樂活島開局,2.32萬/㎡的低密社區(qū),而后,島外地價一路走低。今年島外又是樂活島開局。
而今年樂活島起拍僅1.6萬/㎡,比象嶼自在海低了20%,
二、外來房企登鷺:
①、參拍名單:
與去年不同的是,除了建發(fā)、國貿、象嶼、軌道特房、安居等廈門本土的親兒子,保利、華潤、中海這幾家央企重回廈門土拍,且保利多輪舉牌。保利幾乎是“共和親子”,其在全國樓市的風向標意義最具參考價值。
以上幾家在廈門均有樓盤在售,而綠地此刻登鷺,且有特房海灣+同安置業(yè)的本土資源加持,顯然有備而來,足以貫徹以往地用心打磨作品,其別墅溢價率勢必不低。
②、定向獲取,還是無奈托底?
和昨天文章提到的一樣,國貿再次入手將軍祠地塊,不僅分攤地價成本,還可以打造品牌地標項目,而且,掌握該板塊的“區(qū)域定價權”,利益將最大化。
其余地塊均以底價成交,這也是近一年來爭議頗大的一個現(xiàn)象。
近一年來,廈門土拍均由本土房企獲取,有人說為了本土再就業(yè),有人說外來房企不敢貿然登鷺,而縱觀各地土拍,幾乎如出一轍,均以本土城投為主。
立場決定視角。
客觀來看:近年的地塊,不少均是聯(lián)合開發(fā),房企在牌桌底下磋商,且有“老帶新”的趨勢。老牌有溢價率的品牌房企,帶領一位在廈門樓市品牌號召力或產品力仍需提升的房企,資源互補,聯(lián)合開發(fā)。
③、后市影響:
本次土拍最重要的不是地價多少,而在于:老帶新聯(lián)合開發(fā),分攤成本降低溢價率,最大程度換取利潤,也給了政策加碼預留足夠的輿論空間。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任何行業(yè)亦如是。預計,今年除了公積金利率、房貸利率下調、房票等,廈門本地會配合更多大招,甚至有望出臺頗為激進的方案。
土拍市場向來是樓市的晴雨表,不僅在于成交價,更多在于預期和探清高層的態(tài)度,而在當下的市場中,我們應該做的,是不停的根據歷史周期的演變,持續(xù)地優(yōu)化自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