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番波折,幾經輾轉,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倒閉破產的命運。
近日,瑞典電池生產商Northvolt宣布,公司已在瑞典申請破產,其業(yè)務和資產將在法院指定的受托人的監(jiān)督下出售。Northvolt方面表示,盡管尋求了在美國進行破產保護重組程序等方案來磋商和實施財務重組,但公司仍無法獲得必要的財務條件繼續(xù)運營?!肮疽褜で笠磺型緩絹肀苊馄飘a,今天做出這一決定并非輕率之舉,而是惟一可行的辦法?!盢orthvolt董事長湯姆·約翰斯通在公司破產新聞發(fā)布會上如是說。
“全村的希望涼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自10多年前薩博汽車破產以來,歐洲汽車行業(yè)最受關注的破產案,因為Northvolt曾寄托了全歐洲的希望,打造本土電池明星企業(yè)、培育本土電池供應鏈的希望。但隨著Northvolt的破產,這一希望化為泡影。
毫不夸張地說,Northvolt屬于“出道即巔峰”,這家成立于2016年10月的瑞典電池初創(chuàng)企業(yè)一開始就得到了歐洲政界的大力扶持,希望能孵化出能與中國寧德時代、韓國LG新能源、日本松下等亞洲廠商相抗衡的電池企業(yè)。當時,除了得到歐盟的資助,Northvolt還獲得了多家歐洲車企的注資及訂單。據悉,包括大眾、寶馬在內的多家車企都曾為Northvolt提供融資,且在后者尚未投產的情況下就下了大量訂單。除了大眾和寶馬,沃爾沃和斯堪尼亞等車企也曾是Northvolt的客戶,在最風光的時刻,Northvolt斬獲了來自各大汽車廠商價值高達550億美元的電池供應合同。
獲得巨額融資后的Northvolt開始大舉擴張,但由于根基不穩(wěn),其產能始終上不去,且產品良品率較低,主要客戶紛紛開始拋棄Northvolt。2024年6月,最早向Northvolt下訂單的寶馬集團取消了原本高達20億歐元的訂單,主要原因是Northvolt未能按時執(zhí)行電池供應合同,且電池質量“未達到預期”。2024年10月,沃爾沃汽車選擇與Northvolt“割席”。2024年11月,Northvolt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試圖籌集資金以解決制造和產能等問題,但最終還是未能避免最壞的結果。
據最新披露的法庭文件顯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Northvolt旗下9家關聯企業(yè)在破產程序中的債務總額已突破80億美元。根據瑞典破產法規(guī)定,法院指定的托管人將主導后續(xù)資產清算工作,包括處置現有資產和最大限度清償債務。
強企先強基、強鏈

Northvolt的倒下并非個例,此前英國的Britishvolt、法國的Verkor等歐洲電池初創(chuàng)企業(yè)也因資金短缺、技術瓶頸等問題紛紛倒下。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歐洲計劃建設的759GWh電池產能中,已有超過600GWh的項目被取消、推遲或縮減規(guī)模,凸顯了歐洲欲建立本土電池供應鏈遭遇的嚴峻挑戰(zhàn)。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產業(yè)鏈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包括上游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領域。在這些領域,歐洲本土供應商寥寥無幾,歐洲本身就在鎳、鈷、鋰等電池核心材料的開采和提煉能力方面就相對薄弱,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據悉,Northvolt最開始自己生產原材料,但由于質量不盡如人意,于是轉向進口。可以說,歐洲動力電池產業(yè)鏈的薄弱,讓本土電池企業(yè)在這里活得格外艱難,“貧瘠的土地長不出鮮艷的花朵”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業(yè)內專家指出,歐洲電池產業(yè)不僅面臨著供應鏈薄弱的困境,還遭遇本土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足等系統性挑戰(zhàn)。3月5日,國際能源署在最新報告中也提到,歐洲電池生產成本比中國高出約50%,且電池供應鏈生態(tài)系統相對薄弱,專業(yè)人才嚴重匱乏。雖然歐洲擁有技術型人才,但缺乏工程型人才。而電池生產方面的工程型人才是在生產線上成長起來的,此前歐洲的電池產業(yè)人才大多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至于政策方面,一些股東批評稱,Northvolt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部分原因在于瑞典和歐盟的財政支持不足?!斑@是一場戰(zhàn)略失敗。布魯塞爾只是旁觀,并未采取任何實質性行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衍行 認為,Northvolt的破產,不僅是企業(yè)自身的問題,也暴露了歐洲新能源產業(yè)政策的短視。歐盟一直希望通過政府補貼和企業(yè)投資,構建本土電池供應鏈,以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然而,歐洲的政策顯得碎片化、短期化。在Northvolt遇到資金危機時,瑞典政府明確拒絕提供直接財政援助,歐盟層面的支持也難以迅速落地。
開放合作是出路
當初,歐洲傾全行業(yè)之力扶持Northvolt,是希望能孵化出本土電池巨頭,以減少對亞洲電池廠商的依賴,尤其是中國電池制造商。近年來,歐盟在政策層面沒少給中國企業(yè)設置障礙。例如,2024年2月正式實施的《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guī)》就增加了中國電池企業(yè)入歐門檻。

Northvolt的失敗,標志著歐洲電池本土化戰(zhàn)略嚴重受挫?!白詈唵蔚倪x擇就是繼續(xù)依賴中國?!币晃粴W洲汽車行業(yè)高管對此表示,歐洲本土企業(yè)仍需依賴亞洲電池制造商,直到它們完全吸收和掌握電池化學、大規(guī)模生產和設備制造等方面的技術知識為止。
當前,中國電池廠商正在積極開拓歐洲市場。為了就近配套,不少中國電池企業(yè)已經或者計劃在歐洲建廠。去年年底,寧德時代第三家歐洲電池工廠宣布落戶西班牙,該工廠將由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集團合資建設。隨后,國軒高科公告稱擬在斯洛伐克投建電池項目。就在前不久,中創(chuàng)新航葡萄牙電池工廠舉行開工儀式,預計2028年正式投產,規(guī)劃產能15GWh。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歐洲布局動力電池項目的中國廠商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 遠景 ( 參數 丨 圖片 )動力、欣旺達、中創(chuàng)新航等。
事實上,不管是歐洲車企還是歐洲電池企業(yè)都已經意識到,歐洲要發(fā)展本土動力電池產業(yè)鏈,根本繞不開中國,與中國企業(yè)合作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同英國電池初創(chuàng)企業(yè)Volklec的執(zhí)行董事波普漢姆所說,“英國迫切需要新的獨立制造商來確保電池供應鏈的安全。當今交通和移動領域最大的變革莫過于電力革命,但英國在供應鏈中存在巨大缺口。”于是,該公司轉向了擁有深厚技術積淀的中國電池廠商。近日,Volklec方面表示,已與中國遠東智慧能源旗下的遠東電池(FEB)達成許可協議,將使用后者提供的技術,生產用于儲能和電動汽車的電池。遠東電池還將提供工程師和其他支持,幫助Volklec擴大位于英國考文垂的一家電池基地的生產規(guī)模。
路透社報道稱,Britishvolt、Northvolt等歐洲初創(chuàng)電池公司的相繼破產重組,讓整個歐洲動力電池產業(yè)界憂心忡忡。大部分產業(yè)界人士均認為,歐洲電池初創(chuàng)公司需要依賴來自中國的技術和資金來擴大規(guī)模。比利時《回聲報》也刊文稱,中國當年通過引進歐洲企業(yè)合作,在汽車制造領域實現了技術積淀,如今歐洲在電池領域也應借鑒這一發(fā)展路徑。
文/編輯:萬瑩 版式:李沛洋
熱門跟貼